廉江粤语的两种短语重叠式
本文选题:粤语 + 短语重叠 ; 参考:《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摘要】:粤语廉江话中存在粤语中不常见的两种短语重叠式:动词短语重叠式和方位短语重叠式。前者有临界发生的状态、状态轻说和动作持续的语义,后者可表"接近某处/时"的语义。与基式相比较,以上重叠式在语义、句法上的差异可用认知上的有界化进行归纳和解释。廉江粤语的短语重叠式应是粤西地区粤客闽三方言接触而形成的产物。
[Abstract]:There are two kinds of phrase reduplication in Lianjiang dialect: verb phrase reduplication and azimuth phrase reduplication. The former has the semantics of critical state, state light and action persistence, while the latter can express the semantics of "close to a place / hour". Compared with the basi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differences can be induced and explained by cognitive boundedness. The phrase reduplication of Lianjiang Cantonese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tact between Guangdong and Fujian dialects in western Guangdong.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编号:07YJ03)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编号:09YJC740030) 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计划(编号:CityU144507/07)的支持
【分类号】:H1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盟萌;;粤语等级考试 500万人次点击说明什么?[J];黄金时代;2006年08期
2 周雪华;;从粤语的英源外来词探析广府文化的内涵[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粤语与推普之争,文化宜多元共生[J];黄金时代;2010年08期
4 刘磊;;柳江中上游地区粤语语音特点概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郑宝璇;;电影字幕的语内和语际翻译[J];中国翻译;2011年04期
6 黄小娅;;试论广州方言的基本特征词“煲”[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陈启霞;;香港粤语与英语的混用现象及“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8 小广;;寻找广州的声音[J];黄金时代;2006年02期
9 李健;;广东吴川吉兆海话的四种语音成分[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志智;;粤语和西班牙语语音特点对比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君忾;;格律诗词之粤语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吕君忾;;“中华吟诵周”学术论坛发言稿[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王茂林;刘新中;;两阳粤语阳江话几个辅音的语音学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韩维新;;粤语常用入声字的普通话声调习得偏姢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6 张励妍;;从普通话诊断服务看粤方言区人的语音难点[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罗美珍;;客家人及其语言和文化[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9 童小娥;;从各地的语言政策和语言使用情况看普通话的推广[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林建平;;香港普通话教育的现状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禹媚;从“栋笃笑”看粤语文化保护[N];中山日报;2009年
2 潮白;粤语远未到辩论存废之时[N];南方日报;2010年
3 张明扬 曹柳莺;李公明谈粤语频道存废之争[N];东方早报;2010年
4 记者 李溯婉 林小昭;粤语“保卫战”[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记者 车晓蕙 郑天虹 赖雨晨;广州:亚运背景下的“普粤”之争[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吴娓婷;保卫粤语[N];经济观察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邓圩;广州激辩“粤语保卫战”[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罗莎;“粤语保卫战”,莫要跑偏[N];中国财经报;2010年
9 记者 曾妮;“广州永不会沦陷,粤语依然坚挺”[N];南方日报;2010年
10 南方日报记者 曾妮 实习生 崔珏;“粤语不会消失”[N];南方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于恩;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2 陈志清;粤语音韵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许們;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春梅;广西平南(官成)话语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唐七元;汉语方言同源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张燕芬;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洪;湛江市三个粤语点语音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2 孙锡亮;澳门粤语中的葡语借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莫育珍;从特征词看桂南平话与粤方言的关系[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4 玛突来维切·帕维尔(Matulewicz Pawel);粤语特殊方言用字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5 陈力志;澳门土生葡语粤语借用词语初探[D];暨南大学;2002年
6 叶建文;香港粤语与英语的混用现象[D];西南大学;2006年
7 黄丽华;佛山粤语的代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林俐;粤语能性述补结构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王建华;基于实验的粤壮语长短元音对立本质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10 刘羽华;平南六陈话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833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3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