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流行语的符号本质及其意指结构

发布时间:2018-05-02 12:02

  本文选题:流行语 + 符号本质 ; 参考:《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4期


【摘要】:流行语是当前具有普遍价值的人文现象,这是由其特殊的意指结构决定的:流行语的表达面是有标记的言语变体;其内容面除包含所指外,还包含"涵指"。"涵指"负载流行观念,其中的"情绪界"和"意志界"是民情舆情的重要载体。流行语作为流行文化的符号,依靠自身意指结构的多重套叠,以巨大的意义空间容纳了人们的认知表达和情意诉求。民众通过流行语的话语实践,参与到意识形态和社会权利的建构与变革中。语言学对流行语符号本质的认定和解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Abstract]:Buzzwords are humanistic phenomena of universal value at present,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heir special meaning structure: the expressive surface of catchwords is a marked variation of speech, and the content of catchwords includes "connotative reference" in addition to what they refer to. " It refers to the popular concept of "load", in which "emotion" and "will" are important carriers of public opinion. As the symbol of popular culture, buzzwords rely on the multi-fold of their own meaning structures, and contain people's cognitive expression and emotional appeal with huge meaning space. People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y and social rights through the discourse practice of catchwords. Linguistic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catchword symbols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tud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流行语的特殊语言符号结构及其运作逻辑”(项目编号:10YJA740050)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403)支持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明洁;;从语录流行语到词语流行语[J];修辞学习;2009年03期

2 辛仪烨;;流行语的扩散:从泛化到框填——评本刊2009年的流行语研究,兼论一个流行语研究框架的建构[J];当代修辞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文旗;换一个角度打量语文——言语教学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刘雅虹;;空间形象的格雷马斯符号学解读——以《永别了,“小羊羔”!》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江守义;何旺生;;以批评建理论——关于当前文学理论建设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刘艳雪;;从消费文化中构建积极的大众文化初探——以“昕薇MOOK”首套系列丛书策划为例[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5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7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舒红;;关于地理空间认知[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大为;从事物性比喻到事件性比喻[J];修辞学习;2002年03期

2 潘瑞春;;“宅女”试析[J];修辞学习;2008年02期

3 缪俊;;“山寨”流行中语义泛化与社会文化的共变[J];修辞学习;2009年01期

4 李明洁;;从语录流行语到词语流行语[J];修辞学习;2009年03期

5 刘斐;赵国军;;“被时代”的“被组合”[J];修辞学习;2009年05期

6 吕松;;论语言的“俯卧撑”现象[J];咬文嚼字;2008年09期

7 邹嘉彦;游汝杰;;汉语新词与流行语的采录和界定[J];语言研究;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十大流行语负面词成经济热词[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12期

2 王庆民;;日本青年人创造的流行语[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年04期

3 高虹;都市流行语漫谈(一)[J];咬文嚼字;1998年04期

4 韩娟;幽默流行语“审美疲劳”[J];语文建设;2005年03期

5 ;爆笑网文[J];少年电脑世界;2005年Z1期

6 马树强;;我保证,这些将成为2008流行语[J];传奇文学选刊(女人100);2008年04期

7 郭庆晨;;改革开放的“流行语”[J];杂文月刊(选刊版);2009年02期

8 喜来神;;网络流行语 很好很强大[J];互联网天地;2009年01期

9 张迎宝;张维丽;;“X光”类网络流行语略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10 ;《咬文嚼字》:2010年十大流行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中华;;中国当代流行语全览[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史中琦;张普;;基于DCC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流行语类型分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彦;;从“剩女”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张普;;基于DCC的流行语动态跟踪与辅助发现研究[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黄晓威;;生活会话的“味精”——流行语背后的社会现象和修辞规律探析[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应学凤;;说“抓狂”[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何伟;侯敏;文采菊;;流行语时空监测模型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应学凤;;“客”族系列流行语[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霍建新;;当代中国体育流行语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林一心;;社会发展激活汉语流行语[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景莉;2008年度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公布[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贾晓燕;2009年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N];北京日报;2009年

3 记者 刘茜;2009年我国主流媒体流行语发布[N];光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翟慎良 王晓映;网络流行语:全民创造新时尚[N];新华日报;2010年

5 韩浩月;从浅显到深邃的网络流行语[N];工人日报;2010年

6 赵玉;年度流行语折射日本现状[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教育部语信司;2010年春夏季中国报纸 十大流行语发布[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8 深圳学者 邓辉林;年度流行语的真意[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鹤琳;老外眼中的中国网络流行语[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喧嚣的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鲜活印记[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健;传媒新词英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陈璐;优选论框架下现代汉语双音节词重叠现象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维莎;公共政治话语中以术语为手段的掩饰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马英美;改革开放后中国朝鲜语新词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杨;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俞秋萍;网络流行语及其广告传播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曹卫明;近三十年流行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黄碧云;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马婧;网络流行语传播属性与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敏;媒介对流行语传播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1年

7 李雨桐;汉语流行语的多视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陈晨;近十年流行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南海英;2008-2011年流行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李娟;基于生态语言学理论的现代汉语流行语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33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33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6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