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陈述句和疑问句语调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蒙古语 + 陈述句和疑问句 ; 参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摘要】:蒙古语陈述句和疑问句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陈述句音高曲线呈整体的下倾趋势。而疑问句音高曲线则呈从句中位置开始抬高,到句末先突降再呈句尾的上扬或句尾的先升后降趋势;2.陈述句音高走势的倾斜度明显大于疑问句;3.陈述句的音阈自前向后逐渐下降,音域自前向后逐渐收缩。而疑问句的音阈起伏度较小,句末音域呈现明显扩展;4.陈述句句首调群宽度明显小于疑问句;5.陈述句句中调域的上线和下线都以大幅度降为主,而疑问句句中调域上线,以大幅度降为主,而下线却以小幅度降为主;6.陈述句的句末调群比疑问句的句末调群相对窄;7.陈述句全句的调域自前向后逐渐收缩,而疑问句呈从句中的收敛到句末调域的明显扩展。
[Abstract]: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ngolian declarative sentences and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l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pitch curve of declarative sentences shows an overall downward trend. The pitch curve of the interrogative sentence begins to rise in the position of the clause, and then rises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and then rises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or rises first and then drops down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The pitch trend of the statement sentence is obviously more inclined than that of the interrogative sentence. The tone threshold of declarative sentences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forward to backward, and the range gradually shrinks from forward to back. However, the threshold fluctuation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range at the end of sentence is obviously expanded. The width of the first tone group of the statement sentence is obvious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question sentence. The upper and lower lines of the tone field in the declarative sentence are mainly reduced by a large margin, while the upper line and the lower line in the interrogative sentence are mainly reduced by a large margin, while the lower line is mainly reduced by a small margin. The final tone group of declarative sentence is narrower than that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 The tone field of the whole sentence shrinks gradually from forward to back, while the interrogative sentence converges to the obvious expansion of the final tonality field in the clause.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087424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07BYY055)的资助
【分类号】:H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宝玉柱;;蒙古语正蓝旗土语元音和谐律研究[J];语言研究;2010年01期
2 ;陶思炎教授赴日参加亚洲祭祀艺能研究会并作“花祭”考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英;王海霞;;汉英语调语用价值对比分析及其对交际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开语;;首届汉语韵律及语调研讨会在大连举行[J];中国语文;2010年01期
5 翁振山;;量词“对”、“副”、“双”的比较研究[J];语文学刊;2010年03期
6 汪友菊;徐昌和;;“形似”而“神不似”——对一些英语相似表达法的比较研究[J];英语知识;2010年02期
7 杨韵;;抑扬顿挫论语音 阳阴上去谈发声——《声乐语音学》教程述评[J];艺术教育;2010年03期
8 王霄潇;;中日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5期
9 于玉莲;;覃国生、谢英的《老挝语-壮语共时比较研究》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赖佩芳;;翻译批评赏析的“意义”视角——《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俊丽;费浩;周明;;一类新型发光铱配合物用作蛋白染色的比较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董斌;林一明;余泉;杭纬;何坚;黄本立;;飞行时间质谱用于氦气和氩气氛围下激光溅射等离子体特性的比较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李清萍;宋玉民;张琼;萍;达文燕;;含氮杂环铂(Ⅳ)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丁益宏;;铝烷类硼性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刘方明;王文斌;殷民喜;王春宇;王力彦;;侧基含有碘原子和溴原子的聚合物的卤键层状组装的比较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刘桂;;正确面对情绪——合理化情绪训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7 齐万军;;浅析英语课堂组织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8 孙亚彬;陈如大;李国锋;任非;刘思佳;刘媛;;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制备研究[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10年
9 曾敏;;国内外数字科技馆比较研究浅见[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10 夏可君;;暗冷而优雅的语调:阿毛诗歌的姿态[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姚晓丹;多样化让语言更有活力[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姚晓丹;多样化让语言更有活力[N];光明日报;2011年
3 记者 咏梅;广播影视业发展大跨越[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4 赵广平;医生给患者留电话又何妨[N];新疆日报(汉);2011年
5 倪万杰 通讯员 张攀峰;走进了阳光迎来了春[N];边防警察报;2011年
6 贺其叶勒图 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八思巴字文物的鉴别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许永丽;揭秘新疆吉木乃县“闹海风”[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记者 苏永生;呼市赛罕区民族小学民族教育特色浓[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9 曹桢;内蒙古“双语教育”惠及各族学生[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记者 石向军 通讯员 百音;全国首个蒙古语服务信息平台投入使用[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炳祥;掺混电镀污泥焙烧陶粒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龙仕平;《睡虎地秦墓竹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杨景明;转型以来韩国与俄罗斯政治精英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牟琪;美、英、日电信产业民营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蕾;英汉大众经济语篇中奥运经济的隐喻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杨蓊勃;神经端—侧缝合治疗臂丛损伤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海凤;蒙古语熟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海银花;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名词语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苏义拉;图瓦语中蒙古语借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丁宁;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银宁;快制网络课件工具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鑫冰;中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超;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洁;自发形成的与经过设计的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的比较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越;中日港口航道水深设计标准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聂细亮;中日港口航道宽度设计标准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沈晓华;关于中日广告言语表现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佐;多元系统理论下对《边城》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徐鲁亚;《庄子》三个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迪;中美电视谈话节目会话结构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34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3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