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西班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
本文选题:西班牙学生 + 对外汉语教学 ; 参考:《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在我国发展已有50多年历史,从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概念的明确提出至今也有20余年。在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来华汉语学习者与在世界各国陆续建立起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正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语言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两者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在语言教学中必然要体现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任务是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更准确的运用语言,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成为沟通中外两种或多种文化的桥梁。 本文在总结前人理论观点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学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海外教学实践经验,,试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做一次更深入的研究,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西班牙汉语学习者,特定的研究背景——海外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反馈等资料,运用对比分析及教学案列分析等科学的方法,展开了前人所未涉及的较为细致的微观研究,探讨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在实践中的有效结合手段,并由实践检验中得出文化素材的选用和输入手段以及教师在汉语教学特别是海外汉语教学中的角色等因素,都在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s been developed in China for more than 50 years, and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s been put forward for more than 20 years. With the global "Chinese craze" heating up, more and more Chinese learners come to China and Confucius Institut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world. Confucius classroom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language determines that culture must be embodied in language teach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task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while learning language, so that they can use the language more accurately and adapt to different cultural environments. To become a bridge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two or more cultures.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previous theories and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mbining the overseas teaching experience, tries to do a more in-depth study on Chinese culture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demand and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demand and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demand and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the students' feedback, etc., is aimed at the Spanish Chinese learners, the specific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non-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abroad, and so on. By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such a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eaching case list analysis,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ut more detailed microscopic studies not involved by predecessors, and explored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culture teach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in practice. The selection and input of cultural materials and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Chinese teaching, especially in overseas Chinese teaching, a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梅;;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李萨日娜;;汉语教学中注重民俗文化的必要性[J];内蒙古教育;2011年06期
3 李培元;日本汉语教学见闻[J];汉语学习;1985年01期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李鹏在接见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与会学者时的讲话[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4期
5 王金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对外汉语教学[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6 杨桂芳;对汉语教学的再认识[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罗程;;再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依附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8 罗程;金洁;金静;;文化依附问题的超越——从文化沙文主义谈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陈慧;;浅析对外汉语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何东昌;在国家教育委员会举行的招待会上的讲话[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刘源甫;;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图式——共性与差异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杨梅;童铸;;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奥林匹克运动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李安嫦;李禹;王静;;回顾与展望: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发展——三本外语教学学术期刊的综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黄斌;;中国大学课堂中的文化多元性及其实用价值[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许静;;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孙玉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俄语篇章教学[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红松 杜洁思 张丽辉;33名志愿者将赴印尼进行汉语教学[N];河北日报;2007年
2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王宝锟;奥地利兴起汉语教学热[N];经济日报;2005年
3 鄯善县鄯善镇沙依墩小学 阿依提拉·阿吾提;浅谈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N];新疆科技报(汉);2001年
4 记者 王坤宁;商务印书馆成立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5 记者 侯晓娟;我区推进双语教学工作[N];塔城报;2006年
6 吴文斌;阿拉伯世界第二个汉语教学中心在叙开幕[N];人民日报;2004年
7 本报驻巴黎记者 宋斌;法国中小学汉语教学方兴未艾[N];光明日报;2007年
8 管克江;中国向印尼派遣汉语教学志愿者[N];人民日报;2004年
9 耿悦 饶星 忠一;曲万波和他的“汉宇通”[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陈娟;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在桂林召开[N];桂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郭晓川;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韩春晓;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汉语教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林秀艳;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8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云;《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字词目标及相关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郭颖;蒙古国乌兰巴托市汉语教学现状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LESTARI PUSPITANINGSIH(傅碧达);印度尼西亚高中汉语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慧;以色列特拉维夫地区的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殷玲玲;试论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的现状、对策及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罗勤;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理解口译[D];四川大学;2004年
7 温福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伟;深层文化迁移现象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蒋易;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臣;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与翻译”[D];中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52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5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