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框盒图:构式语法的形式化方案

发布时间:2018-05-06 15:14

  本文选题:构式语法 + 框盒图 ; 参考:《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摘要】:构式语法学家常用"框盒图"来表征构式特征,它从直观上看与TG学派的树型图明显不同,画法更复杂,标注更Up嗦,但却也有很多优点:直观形象,融句法、语义与语用于一体,所含信息量很多。框盒图主要有三种类型:框盒套叠图、特征结构图、共变指数图。本文以WXDY构式为例解释了框盒图的结构和功能,并评述了框盒图的利和弊。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ox - box diagram are explained by using WXDY structure as an example ,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ox - box diagram are reviewed .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分类号】:H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詹蓓;;英汉互译中语义差异的致因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韦晓萍;;关联理论与隐喻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刘珍;;隐喻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王再玉;王珍玉;;论英语商标词的象似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李欣;;留学生对空间性隐喻词语的学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刘焱可;;从省力原则看言语交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孙小孟;;遵循合作原则中语用模糊与关联理论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张文超;;语境对模糊语的解释作用——浅议语境对自然语言中模糊现象的解释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10 朱宁;陈洁;;“Head”语义扩展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瑞青;;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搭配问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王安民;王健;;从原型理论看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词目义项的编排[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武继红;;论学习词典中隐喻对搭配形成的影响——基于认知语义学的搭配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余建军;;刍议英汉词典例证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侯丽娟;;认知语义学中的原型理论及其外语教学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胡敏;;词义模糊与教学(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杭;汉语对英语动名词搭配的负迁移以及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许倩;《围城》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语用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梅菁;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王爱美;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的英语经济语篇中隐喻的认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谭艳;认知语义学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狄伟进;认知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童晓燕;汉语小数词及其翻译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岳娟;用关联理论阐述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D];南昌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红伶;;“What’s X doing Y”构式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及其形式表征体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8期

2 徐凤兰;;简论构式语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3 王珍;;英语移就的艺术理据性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6期

4 万兰芹;;构式语法的解释力——以汉语中三种特殊的双宾句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唐立君;;构式语法框架下的二语习得[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董娜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浅析关联理论与构式[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褚纬纬;;基于构式语法的双及物构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0年34期

9 李勇忠;祈使句语法构式的转喻阐释[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10 张磊;张瑞虹;;构式语法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可能性[J];考试周刊;2007年3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波;;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把字结构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雪松;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赵琪;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爱朴;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叶枫;基于制约条件的英语语篇语义分析及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绪可望;汉英空间构式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郑娟曼;现代汉语贬抑性习语构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丰蓉;构式语法视角下“起来”中动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冲;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D];辽宁大学;2011年

3 黄巾格;“被+X”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李小乐;基于构式语法的中英文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高;质疑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南世锋;英语中动结构施事句法删除的构式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王娟娟;现代汉语存现句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黄学强;构式语法下英汉被动构式功能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9 彭星星;从构式语法看汉语谐音仿拟[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周少娜;“so what”模式的构式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2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52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a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