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词的探究
本文选题:离合词 + 演变进程 ; 参考:《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在汉语中,有一种集词法与句法于一体的特殊语言现象,其词内语素可离可合,如“出差——出了一个月差”“跳舞——跳跳舞”“过节——节过完了”等,对这一语言现象较为常见的一种称法为“离合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凡是离合词,都有“//”的标志,据调查200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发现这样标注的离合词共有3663个,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通过对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调查,我们发现,离合词的数量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其“离式”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离合词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对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离合词的出现,体现了汉语词和短语之间的界限模糊性,反映了汉语词汇意义的凝结性与语法联系的松弛性之间的矛盾。多年来,离合词的研究,一直是词汇学和语法学的一个难点。 本文用了三章来探究离合词。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离合词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对语料的来源也进行了说明。第二章是离合词的形成原因与历史演变过程的探究,这部分是从历时的角度来探究离合词。第三章是离合词特点的探究。这部分主要对《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中的离合词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探究其语音特点、语法特点、语义和语用特点。通过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分析,希望能够得出离合词产生的深层原因。
[Abstract]:Chinese is a language that lacks morphological change. In Chinese, there is a spe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 which integrates lexical and syntactic. For example, "business trip-one month's difference", "dancing-dancing" and "festival-over", the common phenomenon of this language is called "clutch word". In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there is a "/" sign for all the word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the 2005 edition of the Dictionary of Modern Chinese, we find that there are 3 663 words marked in this way, accounting for a certain proportion.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different versions of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we find that the number of disjunctive words is increasing. In the daily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use of the "off-style" is also increasing. Disjunctive words have become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which requires us to make a thorough and detailed study on the related problems. The appearance of disjunctive words reflects the fuzziness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Chinese words and phrase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densation of Chinese lexical meaning and the relaxation of grammatical relations. For many years, the study of disjunctive words has been a difficult point in lexicology and grammar. In this paper, three chapters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ionization word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ason of the topic,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lutch word, and also explains the source of the corpu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formation of the word an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exploration, this part of the diachronic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separation of word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utch words.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makes a multi-angle analysis of the disjunctive words in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2005), and explores its phonological, grammatical, semantic and pragmatic featur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chapters, we hope to find out the deep reasons of the clutch words.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勇;汉语动宾型离合词的语用分析[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2 梁驰华;离合词的价值及处理方式——兼评词类研究的方法[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李丽丽;陈碧银;;小议汉语离合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4 付士勇;论离合词[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5 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6 祁尚书;离合词的特点、语用和仿造[J];阅读与写作;2002年07期
7 华玉山;关于离合词的语用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03期
8 聂仁忠,王德山;浅议离合词[J];济宁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9 曹保平,冯桂华;“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龙立华;;离合词辨析方法的运用研究[J];成功(教育);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范开泰;由丽萍;刘开瑛;;汉语框架语义分析系统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4 陈卓铭;伍丽梅;张秋梅;;汉语Broca失语患者的字词加工研究[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聂亚宁;;论汉语中“水”的动态意义及隐喻概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陈二春;梁洁;;汉语数字式略语英译研究——说“三”道“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丁_g藻;;汉英关系从句不对称中的共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吴志勇;蔡莲红;陶建华;;基于汉语韵律参数的语音基元选取[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张伟潼;;对“洋文”冲击汉语现象的基本估计与对策[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泓冰;让汉语在国内也热起来[N];人民日报;2005年
2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3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喻京英 李炜娜;世界需求拉动汉语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莫斯科实用东方学学院教师 黄立良;在俄罗斯大地上感受汉语温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大家都来学汉语[N];科技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李静 实习生 陆小青;韩国学生邕城学汉语[N];南宁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黄悦平 通讯员 涂萍 徐春梅 张炎;一群洋学生 韶城学汉语[N];韶关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叶飞 实习记者 李鹤琳;听外国人用汉语合唱[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记者 冯俊扬 宋洁云;阿孔子学院想办汉语会议[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3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6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文娟;离合词的探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高思欣;留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3 姚峰;汉语主题结构及其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余朝国;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策略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鲁昌;汉语模糊限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徐铁飞;汉西谚语文化因素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桑紫宏;基于形式重复的汉语幽默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居设;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9 朴锦海;汉韩敬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宋帆;汉泰语量词比较研究和泰语量词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53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5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