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孔子学院在美国的舆论环境评估

发布时间:2018-05-06 20:13

  本文选题:孔子学院 + 舆论环境 ; 参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7期


【摘要】:国际舆论是制约孔子学院海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此一直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美国是全球设立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作者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孔子学院在美国的舆论环境进行了初步评估。美国媒体对孔子学院的关注整体上在增多,但负面评价自2005年以来呈总体上升态势,并成为当前的主导评价。究其根源,诸如担心孔子学院成为促进中国政治影响的工具等方面的忧虑是促成消极评价的主要原因,而积极评价则源自于增加商业机会等经济因素方面的考虑。但反观自身,中方的一些做法也不利于提升孔子学院在美国媒体中的形象。有鉴于此,中国有必要因地制宜,根据美国的政治、文化特性,在推广进度、合作模式、外宣策略等相关方面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通过不断改善舆论环境来促进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overseas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but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systematic research on it.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the world. The author makes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the method of content analysis. The media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Confucius Institutes as a whole, but negative comments have been on the rise since 2005 and have become the dominant ones. The main cause of negative evaluation is the worry that Confucius Institute will become a tool to promote Chinese political influence, while the positive evaluation comes from 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increasing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ut by contrast, some of China's actions are not conducive to raising the image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the American media. In view of this,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adjust and improve timely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relevant aspects such as the progress of promotion,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the strategy of foreign publicity, and so on.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国家汉办课题“商务汉语推广的国际环境评估和应急机制建设”(课题编号:471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195;G219.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志高;《纽约时报》对华报道分析:1993-1998[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孙瑞英,毕强;内容分析法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趋势分析[J];情报科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岚霞;李高峰;;内容分析法在图书情报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J];新世纪图书馆;2007年01期

2 武曼兮;试析美国媒体塑造的中国形象及对策思路[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郑文晖;;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6年05期

4 张健;;新闻生产的时效、利润与制度选择——对美国新闻业私营企业制度的经济学阐释[J];新闻大学;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健;新闻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和谐与悖谬[D];复旦大学;2005年

2 游梦华;制度变迁与新时期广东报业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颜春龙;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霞;《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何爱民;新闻选择模式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和价值观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宋阳;地级市报业市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张巧玲;从波特理论看中国报业集团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建构[D];暨南大学;2006年

5 赵嘉莹;探析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潜规则[D];兰州大学;2007年

6 代雅静;经营报纸—史量才报刊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王艾莎;《纽约时报》网站涉华报道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孙瀾;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对媒体的操纵[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闫宏;筑巢引凤与长袖善舞[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波;报业集团两个效益之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潘志高;傲慢与偏见——试论香港回归前后的美国媒体[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马文峰;试析内容分析法在社科情报学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0年04期

3 陈维军;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01年08期

4 罗金增;内容分析法与图书馆学[J];情报杂志;2003年04期

5 罗金增;图书馆学论文作者科研方式的定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2年10期

6 邱均平,邹菲;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桐生;;提升孔子学院办学水平的若干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张西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两个重要问题[J];长江学术;2008年01期

3 刘超;;跨文化情境对孔子学院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研究——以美国孔子学院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06期

4 吴应辉;;关于孔子学院整体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设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01期

5 袁礼;;试论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的制度化建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刘丽平;蒋鑫鑫;;从歌德学院看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之路[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3期

7 郭宇路;;孔子学院的发展问题与管理创新[J];学术论坛;2009年06期

8 吴瑛;;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战略的反思[J];学术论坛;2009年07期

9 陈艳清;;孔子学院及其教学的研究现状述评与反思[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王振顶;;汉语国际传播的语言经济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巴桑次仁 雷鹏;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藏文传媒事业[N];西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2 樊荣;语言推广与文化融合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征;对美国孔子学院中跨文化交际模式的调查与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杜青云;从接受方的视角看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外交[D];复旦大学;2009年

3 宫兆轩;孔子学院海外汉语师资培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孙鹏程;孔子学院和国际语言推广机构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志刚;韩国孔子学院项目开发及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陈曦;关于汉语国际推广在法国中学实施的思考[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7 时彦良;AGE汉语教学模式研究及海外推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李晶;新吟诵的兴起及其文化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汤彩凤;海外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姚悦;非目的语环境下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53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53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2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