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网络流行语的感性化与讽喻性

发布时间:2018-05-07 01:18

  本文选题:网络流行语 + 感性化 ; 参考:《人文杂志》2013年03期


【摘要】:网络流行语不仅活跃在网络交往行为中,而且已经流出网络进入现实生活之中。生动活泼的网络流行语显示了网民对社会生活的丰富想象力,同时还展现了语言在网络中的感性化活力。尤为重要的是,感性化的网络流行语并非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形象表达,其中还包含了对社会消极因素的讽喻,体现了广大网民嘲讽邪恶虚假、期盼公平正义的理性要求。因此,应当对网络流行语开展深入的话语分析,既可从中发现网络行为中蕴含的各种积极因素,也可从中揭示复杂的权力关系和深刻的社会矛盾。
[Abstract]:Network buzzwords are not only active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but also run out of network into real life. The lively online buzzwords show the rich imagination of the netizens to the social life, but also show the perceptual vitality of the language in the networ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 perceptual online catchwords are not only the image expression of real life, but also the allegory of negative social factors, which embodies the rational demand of the vast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to ridicule evil and falsehood and hope for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in-depth discourse analysis of network buzzwords, which can not only find all kinds of positive factors in network behavior, but also reveal complex power relations and profou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形势下社会认同的分化与整合研究”(项目号:10JJD840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09.4;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辛竹;;语言禁忌[J];读书;1986年04期

2 谢立中;;多元话语分析: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8年01期

3 李菁华;;方法与应用:话语分析与美国公众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董宏程;;试论网络交际者与网络言语的语用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臧晴;;性别叙事中的悲剧意识——论《狂人日记》与《金锁记》的疯癫形象[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张艳;当代美国英语和汉语称谓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杨家勤;郑红;;论交际者的社会信息对翻译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荆莉;;探析汉语缩略语的简缩理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周端明;普通话推广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方传余;文化语境与委婉语翻译选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程晓昆;客体语言的中西文化比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奎;;公众舆论与传媒影响下的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袁瑛;;刍议侦查语言学[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阎志刚;;从管制到服务:对农民工公共政策及其问题的一种话语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张墨研;;疯癫与文明的相互抚慰——李轻松诗歌片论[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瑞华;;反语言浅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军奎;;公众舆论与传媒影响下的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丁海平;彭文庆;;试论语言的社会欺骗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星;;网络语言:发展中彰显无限魅力[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5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朱岚晖;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澄;邻避现象及其应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梁元;中国民众外语态度及使用十省市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雷鸣;委婉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石霖;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筠;;流行语的文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5期

2 康晶晶;;浅析社会中的语言变异——以网络流行语为例[J];民营科技;2010年06期

3 荣婷;;浅议网络流行语[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9期

4 吴萨日娜;李青岭;马倩;;中国大学生对最新网络流行语态度的调查——以某大学为例[J];民营科技;2010年09期

5 王晓艳;;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6 曹玮;;浅谈2010网络流行语[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41期

7 尹平平;;2010年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胡选萍;王琦;周芳;王扬科;李新生;杨培君;;网络流行语的教学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9 梅艳;;“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7期

10 贺白余;;网络流行词与社会心理关系研究[J];消费导刊;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耀东;;公开讲话话语中的权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肖惠萍;;“程度副词+名词”的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及发展趋势[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文安;;旅行和语内翻译——旅行和翻译互为譬喻[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社会-认知取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吴秀英;;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5.12四川地震后灾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报道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汪美芳;;关于福柯的权力论在中国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之思考[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2 李艳芳;批评性语篇分析修辞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费小平;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桔元;广告语篇中的意识形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汤(?);当今中国的翻译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s,

本文编号:1854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54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