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翻译运动中的“科技翻译”
本文选题:翻译运动 + 科技翻译 ; 参考:《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应当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科技翻译活动。其证据之一是当时的阿拉伯翻译家对希腊科学的兴趣要远大于对希腊文学的兴趣;证据之二是现代科学术语直接源自于阿拉伯语的例证不在少数。因此,在这场科技翻译运动中所形成的"阿拉伯科学"就具有了明显的国际性特点。
[Abstract]:In a sense, the Arab "Centennial Translation Movement" should be the first large-scal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ranslation activity in human history. One of its evidences is that Arab translators at that time were much more interested in Greek science than in Greek literature, and the other is that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of modern scientific terms derived directly from Arabic. Therefore, the Arab science formed in thi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ranslation movement has obvious inter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系;
【基金】: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TS2194)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702)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跃庆;文明来自西亚和北非——试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J];阿拉伯世界;2003年02期
2 国少华;阿拉伯语传播原因探析[J];阿拉伯世界;2003年02期
3 国少华;;阿拉伯语语法推理思维的文化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6期
4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3期
5 刘晖;于杰飞;;阿拉伯语在阿尔及利亚的发展及现状调查[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4期
6 苏振锋;翟淑君;王礼力;;论现代技术观的演进与未来趋势[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崔伟奇;论“通识教育”的哲学基础——兼析“科学传统与人文传统”的辩证统一[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张阳;;论创造教育的动态知识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程倩春;;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徐江雁,谢阳谷,鲁兆麟;20世纪北京中医学术发展述略[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丁俊;;回族穆斯林对中国的阿拉伯语教育事业的贡献[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淼洋;;世界性、多元性、互补性——比较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3 孔繁玲;唐斌;武玉坤;;电子政务与制度创新互为因果关系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强亦忠;张学光;;科技史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晓男;论中西医学的范式差异及中医现代化[D];吉林大学;2009年
2 苏振锋;西部地区发展适用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4 李婧;中国古代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典范:当代美学视野中的张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丁玲;斐波那契《计算之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杜娟;国际规范的传播:社会化和本土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詹志华;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周放;阿拉伯科学与翻译运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邹芝;古罗马家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董素静;中学理科实验探究教学新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沈漪;两种文化的分野与融合趋向[D];复旦大学;2010年
2 闫永;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科学技术模式之比较[D];河北大学;2007年
3 郑圭斌;虚拟空间主体行为规约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4 朱廷婷;阿拉伯语习语的汉译——语义缺失与文化补偿[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李振华;阿拉伯语礼貌现象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王洁;中国民间陶瓷的“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年
7 田春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反思[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丁有粮;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峙与解构[D];苏州大学;2009年
9 卢镇;浅析15-16世纪意大利犹太学者对文艺复兴的贡献[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苏天门;阿拉伯语比喻与汉语比喻对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开容;;近代翻译对中国现代观念的塑造[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蔡帼璇;;俄语航空术语构成的理据性及其翻译[J];青年文学家;2010年09期
3 范闯;唐宝莲;;承前启后展辉煌 科技翻译写新篇[J];江苏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4 冷冰冰;;科技翻译中保持信息忠实的几点策略[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5 郑亚敏;王向东;;美学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论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契合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6 宜司南;;中国译协科技翻译委员会进行换届工作[J];中国科技翻译;2010年03期
7 李淑红;;浅谈专业知识在科技翻译中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0年17期
8 单宇;范武邱;;佛经译入的文化作用[J];社会科学家;2010年07期
9 马振涛;;“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明末清初传教士科技翻译的历史文化语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8期
10 耿瑞超;;科技翻译见解点滴[J];商品与质量;2010年S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启亮;;计算机辅助翻译职业技能培养体系[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车效梅;;试评穆罕默德·阿里与埃及世俗化教育改革[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3 车效梅;;试评穆罕默德·阿里与埃及世俗化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王月仁;;科技翻译中的逻辑判断[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顾锋;;浅谈翻译公司的译员观[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外研社翻译教材介绍[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段江;;对企业中翻译人员进行培养的思考[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可;;语言能力:再论合格科技译者的首要素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陆珊珊;;谈科技翻译工作者对术语翻译的误解[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王英姿;;译名研究述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平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欧洲和阿拉伯科学的交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董晨 顾敏 翟慎良;浮躁翻译市场,怎能产生“杨宪益”[N];新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董晨 顾敏 翟慎良;浮躁翻译市场,怎能产生“杨宪益”[N];新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董晨 顾敏 翟慎良;浮躁翻译市场,怎能产生“杨宪益”[N];新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董晨 顾敏 翟慎良;浮躁翻译市场,怎能产生“杨宪益”[N];新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董晨 顾敏 翟慎良;浮躁翻译市场,怎能产生“杨宪益”[N];新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董晨 顾敏 翟慎良;浮躁翻译市场,怎能产生“杨宪益”[N];新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董晨 顾敏 翟慎良;浮躁翻译市场,怎能产生“杨宪益”[N];新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董晨 顾敏 翟慎良;浮躁翻译市场,怎能产生“杨宪益”[N];新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董晨 顾敏 翟慎良;浮躁翻译市场,怎能产生“杨宪益”[N];新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放;阿拉伯科学与翻译运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潘卫民;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张艳华;五四文学的语言选择与文体流变[D];山东大学;2007年
4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5 王红霞;傅兰雅的西书中译事业[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蔚艳梅;建国后中国科技翻译状况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沈莹;俄语科技术语翻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沈秀平;审美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郭娴;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研究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视点转换[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刁阳碧;晚清(1861-1894)科技翻译的描写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孔懿;口译中的再创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何颖;科技新闻的特点与翻译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赵金晶;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会议口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蔡绵绵;从跨学科的视野看口译的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左雅莲;基于顺应论对公司名称汉英翻译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61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6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