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文教学新方向——“乐学善用”的实施思考
本文选题:公平性 + 科目分流 ; 参考:《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本文讨论在当前的社会语言环境下,新加坡华文教学应走的方向。本文以《乐学善用——2010母语检讨委员会报告书》①所提的主要建议为出发点,从教育理念、课程规划与组织、教学与教材以及教学评鉴四个层面,提出建设性的看法。文章认为,只要从"差异课程"的角度把握好各个层面的变量,并让华语、华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就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当的华文课程,从而促使学生"乐学"华文,并在生活中"善用"华文,实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rec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ingapore under the current social languag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main recommendations of the report of the 2010 Mother tongue Review Committe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views from four aspects: educational concept,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 teach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article holds that as long as we grasp the variables at all le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courses" and combine the study of Chinese and Chinese with the life of our students, we can provide every student with an appropriate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and in life to "make good use of" Chines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a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作者单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延宁;;从课堂实际情况看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英语的使用[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2 彭小川;试论华文教学的深入浅出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第二届华文教学国际论坛在武汉召开[J];汉语学报;2006年01期
4 董鹏程;;一个构想,一场盛会——第一届世界华文教学研究生论坛缘起[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任海波;;第三届华文教学研究生论坛征稿启事[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3期
6 贾益民;;海外华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3期
7 李燕;;对外汉语教学形成性课堂评估探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黄春霞;;汉语水平考试中的公平性检验[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0期
9 秦瑶;;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历史考察[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7期
10 王圆圆;;郭熙:华文教学当地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哲洙;;对“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任杰;;中国境内外HSK考生成绩公平性的分析[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李嘉郁;;关于当前华语教材建设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聿峨;廖小健;杨松;;华文教育与海外统战工作[A];港澳海外统战工作新探索[C];2008年
5 李嘉郁;;华文教育研究现状简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敏;;泰国北部清迈府华人村华语教育及语言使用[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加坡官员称或用英文教华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新加坡小学教汉语拼音出“问题”[N];世界报;2009年
3 陈芳;汉语为何会“外热内冷”[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陈大宁;汉语在世界上的运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陈芳 福建闽侯;汉语“内冷”源于工具化语言教学[N];中华新闻报;2005年
6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黄海燕 实习生 全聪;柳州市海外华文教育交流工作显亮点[N];广西日报;2009年
8 杜榕 寒牍 (本报记者 杜榕);华文教育 方兴未艾的“留根工程”[N];人民日报;2010年
9 张红 朱婧;海外华文教育如何走出困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记者 傅光楠;本溪县与东师联手抢救满语传承文化[N];本溪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YEAP CHUN KEAT(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鹿士义;汉语水平考试(HSK)的DIF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之权;新加坡教育分流下华文课程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及改革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丁米;泰国大学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忠芳(KIATTISAK SAE FONG);泰国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发展的历时考察与标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WAI WAI THI (邹丽冰);缅甸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王焕芝;抗争与坚守[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井雪静;形成性评估在对泰大学生报刊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2年
2 郭莲;伊犁职业中专《汉语》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迟道加;菲律宾亚眉省华文教学现状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陈维正;印尼占碑省PELITA RAYA学校华文教学现状调查[D];苏州大学;2012年
5 田慧玲;印尼小学低年级华文教材《中文》与《汉语》对比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祖文彬;关于提高基础阶段留学生对听力课兴趣的行动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黄春霞;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等])试题中的DIF检验[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孙墨燕;从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学与测试方式改革看华文阅读教学[D];暨南大学;2006年
9 韩惠吉;试论新加坡本土相声及其对华语的推广作用[D];暨南大学;2006年
10 贺妍;双语环境下3-4岁幼儿华文教学的培养和训练习得[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67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6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