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海东文献所见洪武韵以及明清官话
本文选题:洪武韵 + 官话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摘要】:15至18世纪,朝鲜、日本以及西方的汉语学家在编纂汉语辞书时,对洪武韵都采取了尊而不依,敬而不从的策略,他们除对当时的汉语官话作了文字描述以外,还分别用谚文字母、假名和罗马字标注了他们各自所认知的汉字官话正音,为我们今天研究明清官话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通过梳理这些资料可知,自洪武韵问世至18世纪中叶,官话一直以南京音为则,然而,由于朝廷移都北京,使得官话逐渐受北音影响,分离出两个语音标准。一个仍以南京音为基础,而另一个以北京音为基准。南京音正统,北京音则通行于朝廷。
[Abstract]:In the 15th and 18th centuries, when compiling Chinese dictionaries in North Korea, Japan and the West, they all adopted a strategy of respecting Hong Wuyun and not following it, except for a written description of the Mandarin language at that time. They also use proverbs, pseudonyms and Roman characters to mark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leaves us rich literature for the study of Mandarin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rom the appearance of Hongwu rhyme to the middle of the 18th century, Nanjing pronunciation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rule of Mandarin dialect. However, because the court moved to Beijing, the Mandarin language was gradually influenced by the northern pronunciation, and two phonetic standards were separated. One is still based on Nanjing, while the other is based on Beijing. Nanjing sound orthodox, Beijing sound is used in the court.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9BYY045)
【分类号】:H109.2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2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宾静;清代禁教时期华籍天主教徒的传教活动研究(1721—1846)[D];暨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晓平;;从文白异读看汉语方言声调的借贷原则[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2 谢奇勇;李益;;湖南省临武县语言(方言)的分布[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秦淑华;;《玉篇直音》的语音系统[J];汉字文化;2011年04期
4 朱莹;;吉林省集安市榆林镇方言语音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5 艾君华;陈婷;;《中原音韵》有无入声之再认识[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6 张欣;;山东方言(淄博方言)和普通话的比较[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7 周艳芳;;阳泉方言中的名词重叠式及与普通话的比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要学棣;禹琳;;陇东方言是古汉语的母体语言[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9 石晓博;;《警世通言》中关中方言词语举隅解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刘杰;;兰州方言的人称代词[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洪梅;;《青郊杂著》之《文韵考衷六声会编》研究摘要[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江道昒;;我县方言与推广普通话[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翟会锋;;毕节三官话里的是非疑问句[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马庆株;;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事业[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 石美珊;雍正“推广普通话”的得与失[N];光明日报;2007年
2 柳霞;中国古代的“普通话”[N];光明日报;2006年
3 乔全生;认识晋方言[N];太原日报;2008年
4 心言;文字的删繁就简[N];楚雄日报(汉);2005年
5 本版编辑 方平 何映宇;方言,,存在与消亡[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周振鹤;从方言认同、民族语言认同到共通语认同[N];文汇报;2008年
7 记者 张顺美邋周祚 通讯员 穗创建;老广州讲“官话”越讲越顺不再怕[N];广州日报;2008年
8 陈宝泉;汉语拼音:两千年孕育,三百年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陈洪标;浙江方言的田野调查[N];浙江日报;2010年
10 周炜 本报驻浙记者 万润龙;杭州话该不该保护[N];文汇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晓东;浙江安吉县官话方言岛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4 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們;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瑶;官话方言方位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9 余跃龙;《等韵精要》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丘学强;粤、琼军话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蕊;狄考文《官话类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江;四川官话雅棉小片入声归阴平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3 张伟娥;交泰韵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晓玲;宁夏北部(兰银官话区)回民话特点新探[D];宁夏大学;2004年
5 刘祥友;广西灌阳方言音系特点及其归属[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邓海峰;湖南新田县双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高玉敏;灵寿方言的晋语过渡性特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焦磊;昆曲音韵与明代官话[D];浙江大学;2007年
9 贾英敏;官话方言中的人称代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遗旗;江华福清新化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70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7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