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视角下的翻译批评
本文选题:精神分析 + 翻译批评 ; 参考:《外语研究》2011年05期
【摘要】:精神分析与翻译批评在许多方面具有共通性,因而翻译批评可以借鉴精神分析学将译者作为精神分析的对象,对译本进行心理学意义上的语篇分析和症状诊断。比如,可以对译本的质量进行诊断性分析,因为无意识对意识的干扰会影响翻译产出,这种干扰体现在译者的语误、假朋友和母语迁移等许多方面。另外,精神分析学与后结构主义思想结合,可以使翻译批评通过对各种文化无意识的分析,批判归化翻译的民族中心主义,从而在文化心理层面上突出异化翻译的正面伦理意义。
[Abstract]:Psycho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criticism are common in many aspects. Therefore, translation criticism can use psychoanalysis as the object of psychoanalysis to make discourse analysis and symptom diagnosis in the psychological sense of the translation. For example we can make a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because the unconscious interference with consciousness will affect the translation output which can be reflected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translator's errors false friends and mother tongue transfer and so on. In addition, the combination of psychoanalysis and post-structuralism can enable translation criticism to criticize the ethnocentrism of domesticated translation through the unconscious analysis of various cultures.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positive ethical significance of alienation translation on the cultural psychological level.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09A029)“后现代社会思潮对翻译伦理的影响及其反思”
【分类号】:H059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红军;为赛珍珠的"误译"正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王星星;“司马光砸缸”抑或“司马缸砸光”——也谈口误[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郑延国;语用翻译探索[J];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志聪;翻译与翻译批评之我见——兼评马红军的《翻译批评散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欷燕;张晓杭;;小论翻译批评的主体[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1期
3 周晓梅;;基于价值哲学与评价理论的翻译批评学——《翻译批评学引论》评介[J];外语研究;2010年05期
4 曹建新;浅论翻译批评[J];外语教学;1994年03期
5 穆雷;余光中谈翻译[J];中国翻译;1998年04期
6 吴斌;浅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刘雪芹;翻译批评要有多维意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万兆元;;论翻译批评对读者的关注[J];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01期
9 苏奴扎巴;;浅谈翻译批评的功能[J];现代交际;2010年05期
10 李家波;;解构主义视角观照下的翻译批评范式[J];铜仁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朝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价值中立、方法多元与翻译批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爱真;;论翻译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丁青;曾东京;;论翻译学词典的检索系统——兼评国内外五大译学词典的检索系统[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佟立;张虹;季文娜;;现代西方思想文化核心术语对我国语言文化的影响[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尹承东;治理翻译质量下降从何做起[N];光明日报;2005年
2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3 章祖德(本文作者:译林出版社社长);警醒“翻译的危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4 李景端;听季羡林先生谈翻译[N];光明日报;2005年
5 郑辉;“信、达、雅”与翻译理论[N];福建日报;2003年
6 蔚蓝;中国翻译历史的寻绎和综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上海外国语大学 谢天振;为了真正参与全球性的对话[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潘启雯 陈静;中国翻译60年:与文明同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王宏印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开放视野 系统开展典籍翻译事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孔祥立;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肖维青;多元动态翻译批评的建构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8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钱;翻译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莫小芳;论翻译批评的理论构建[D];四川大学;2004年
3 张茜;董秋斯翻译批评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李文娟;中国翻译批评现状及其文化思考[D];山西大学;2011年
5 许爽;翻译批评主体间性多元动态体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靳才举;国际商务文献翻译批评论[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7 杨Zs;试由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翻译批评[D];苏州大学;2004年
8 龙明慧;基于翻译过程研究的翻译批评模式[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曾昭艳;也论翻译的忠实标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芳;翻译理论与电影翻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76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7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