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湖南宁乡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2 15:07

  本文选题:宁乡方言 + 地理语言学 ; 参考:《中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地理语言学,是指通过选取少量调查条目,对较多的地点进行语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用绘制方言地图的方法来反映方言的分布状况,并说明方言间的差异;方言亲疏度则是通过计算方言之间的相似度,以数字的形式反映方言点的亲疏关系,它可以为地理方言分类提供依据。 本文以地理语言学研究方法为主,亲疏度计算方法为辅,对宁乡方言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筛选出来的41个特征词绘制出了40余幅方言特征地图及同言线束图,将宁乡方言划分为流沙河片、双江口片、城关片及花明楼片四个小片,并对各个小片的内部方言状况及差异进行了描写;对上下宁乡分界进行了定位,并说明了上宁乡话归属娄邵片,下宁乡话归属长益片这个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对于湘语的研究,本文以丰富的事实材料充分印证、补充了前人关于湘方言分区的研究;提供了新、老湘语的历时演变语料;完善了湘语内部差异研究。
[Abstract]:Geolinguistics refers to the linguistic survey of more places by selecting a small number of survey item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e method of mapping dialects is used to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of dialects an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alects. Dialect affinity is to calculat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dialects and reflect the affinity of dialect points in the form of numbers. It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geographical dialect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geolinguistics and the method of calculation of affinit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Ningxiang dialect. More than 40 dialect feature maps and line bundles were drawn from 41 selected features. Ningxiang dialect was divided into four pieces: Liu Shahe, Shuangjiangkou, Chengguan and Huaminglou. The paper also describes the internal dialect situation and differences of each small film, defines the boundary of upper and lower Ningxiang, and explains that the Shangning Xiang dialect belongs to Lou Shao Pian and the Lower Ningxiang dialect belongs to Changyi Pian, which has been unresolved all along. For the study of Xiang dialect, this paper fully confirms with abundant facts, complements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division of Xiang dialect, provides the new and old Xiang-dialect diachronic evolution corpus, and perfects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differences of Xiang diale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剑林;宁乡方言与地域文化关系分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邓开初;宁乡方言中的完成体助词[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张兴良;;宁乡方言里的量词“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刘文正;;宁乡方言代词“[n']”[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5 张兴良;;湖南宁乡方言个体量词构成与普通话对比研究[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11期

6 谢冰蕾;;宁乡方言中的特殊动态助词“起”和“餐”[J];语文学刊;2010年08期

7 邓开初;;宁乡方言动词形态的特殊表示法[J];云梦学刊;2008年05期

8 熊焕;;致袁雪松——聆听您的演讲有感[J];人民调解;2007年09期

9 邓开初;;宁乡方言词法的几点特色[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甘于恩;;台湾地理语言学研究之我见[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如龙;;方言学必须加强应用研究[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曾贤模;;歇后语的认知语言学初探[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刘百顺;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陈泽平;;陶燠民《闽音研究》的标音法[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银沛月;;成都口音普通话“去声+去声”双音节词重音研究之简介[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李海英;;PSC测试能力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的社会语言学分析[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嘉星;;《闽语库》的定位、建构与社会效应分析[A];2007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方;;温州话浊塞音的声学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与中国地理语言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陈枫 荔子 胡键;上海拟设小学方言课 广东也可借鉴[N];南方日报;2007年

3 董玉梅;朱建颂:追寻武汉方言之根[N];长江日报;2005年

4 关海山 王丽佒;勤于钻研 勇于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周政;方言是地域文化研究的活化石[N];安康日报;2007年

6 ;张亚玲入选中国女性力量榜20人[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7 任敏姗;马悦然品评汉语芬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记者 李静;“第四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N];安康日报;2007年

9 翟华;满城争说次级贷[N];国际商报;2008年

10 甄达真;鄂尔多斯汉语方言的收集整理者:栗治国[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姗姗;四部福安方言韵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叶祖贵;信阳地区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章黎平;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王雪梅;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建设;明刊闽南方言戏文中的语言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8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毕;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徐越;杭嘉湖方言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欣欣;湖南宁乡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杨赛良;湖南 宁乡 东湖塘 方言 称谓语 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兴良;湖南宁乡方言个体量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蔡燕华;中山粤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仇赛男;崇明方言来源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元雅;无锡市区新派方言现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蓉蓉;荣成(人和)方言初探[D];苏州大学;2011年

8 邓婷;论“裙”与“裤”在意大利语词汇史上的演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刘存雨;江宁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何团强;永州和郴州市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79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79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5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