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探究德汉概念隐喻
本文选题:概念隐喻 + 德语 ; 参考:《黑龙江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传统隐喻理论与认知隐喻理论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把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手法,而后者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通过另一事物来体验和理解某一事物;人类的思维过程和认识世界的方式都是隐喻性的。Lakoff Johnson以英语为语料证明了认知隐喻理论的可行性,那么该理论也适用于其它语种吗?它具有普适性吗?本文将带着这样的疑问,从人的情感、器官以及基本颜色三方面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德语和汉语中相关具体隐喻表达,继而归纳和总结德语和汉语中概念隐喻的共性和个性,并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对德、汉两语中存在差异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从而验证Lakoff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在德语和汉语中的适用性。
[Abstract]:There are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metaphor theory and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 The former regards metaphor as a rhetorical device, while the latter thinks that metaphor is essentially a cognitive activity, which is to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 one thing through another. The process of human thinking and the way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are metaphorical. Lakoff Johnson uses English as the corpus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 Is this theory applicable to other languages? Is it universal? With this question in mind,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three aspects of human emotion, organs and basic colors,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generality and individuality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German and Chinese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specific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German and Chinese. From the aspects of history, cultur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ligious belief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rman and Chinese conceptual metaphors, so as 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Lakoff Johnson'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in German and Chinese.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H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屠金莉;苏立昌;;中医概念隐喻及其文化特征研究[J];语文学刊;2009年15期
2 王婷;;概念隐喻在诗歌语篇中的连贯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3年27期
3 谷化琳;概念隐喻及其引申[J];大学英语;1989年06期
4 李勇忠,李春华;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5 陆全;利用概念隐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6 黄祖江;谈汉语表示“愤怒”的概念隐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陆全,贾启鸿;利用概念隐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文旭,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J];外语学刊;2003年03期
9 徐梦云;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动态投射模型初探:以“爱”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孔秋梅;隐喻——从修辞格隐喻到概念隐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维真;;跨文化概念隐喻和思维[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袁艳;;网络隐喻的认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雁翎;;从众参与者中的概念隐喻:MOREIS GOOD[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朱海燕;;Evaluating Temporal Metaphor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林佑益;基于认知心理语言的五行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谷浩荣;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藏象学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金晶银;汉韩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丁月华;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嘉;论俄语中的概念隐喻[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卢庆娇;汉语政治语篇的概念隐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佳宁;大众传媒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组篇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吕新慧;广告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林娜;概念隐喻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渤海大学;2015年
6 曹玉姣;《水浒传》概念隐喻的俄译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张国权;英文商业广告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8 徐婷;Once More to the Lake中概念隐喻认知分析及其汉语译文的认知翻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杨海欧;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文;概念隐喻视角下T.S.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非个性化”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79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79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