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中性别范畴的对比研究:本质特征、语义类型及表达手段
本文选题:性别范畴 + 语法性范畴 ; 参考:《外语研究》2011年06期
【摘要】:性别范畴作为一种功能-语义统一体,其本身不仅具有复杂的语义系统和包括词汇、构词、词法、句法、修辞等语言内部因素以及语言外因素在内的各种表达手段,而且与语法性范畴有着密切的联系。俄汉语性别范畴对比研究中发现的异同特征,不仅印证了人类语言与思维具有共性,更凸现了两种语言与文化的个性特征。
[Abstract]:Gender category, as a function-semantic unity, not only has a complex semantic system and various means of expression, including vocabulary, word formation, lexical, syntactic, rhetoric and other internal factors of language as well as external factors. And there is close relation with grammatical categor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ound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Russian and Chinese gender categories not only confirm the commonness of human language and thinking, but also highlight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nguages and cultur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俄汉社会性别语言的语用对比研究》(批准号09BYY07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35;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郑绮;;步入“她经济”时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3 陈黎铃;;从语法角度再看《文心雕龙》“风骨”概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陈一;张君;;汉语“广狭同形”词语的规范化问题[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5 关春芳;;论“很淑女”结构的文化内涵及修辞效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0期
6 郭小娜;;名词性方式状语的特征及其分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7 刘海燕;;现代汉语的方位短语及其相关结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石定栩;;“的”和“的”字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9 罗丽;;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许光灿;;称谓名词前“大”和“小”不对称问题的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朴正九;;名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语法条件及其教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2 王东波;陈锋;;现代汉语“名+名+名”组合的统计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翠;俄语语序的语言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孟凯;现代汉语“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黄贞姬;韩国语汉字形容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10 甘莅豪;空间动因作用下的对举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苏;我国大学校训的语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平;基于(V+N_1)+N_2、NV、AN的考察看其句法结构演变的语义基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春娇;现代汉语新兴指人“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龚韶;《新闻联播》与《政府工作报告》语言差异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包晗;新时期新语法现象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洁;受英语影响产生的类词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婉宁;《战国策》名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杨洪;汉语“单音节时间词+v”状中结构词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飞鹏;现代诗歌语言的量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严艺;“原来”的多视角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艳梅;关于“一时+vp”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2 王伟丽!200062,邵敬敏!200062;“一面p,一面q”的语义类型及相关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3 张时阳;试谈表领属的“N_1+有+N_2”的语义类型和结构模式[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4 周正颖,邱月;今文《尚书》兼语句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5年01期
5 冯百才;语义类型与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6 雷东辉;;“动宾式动词+宾语”现象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2期
7 高云莉,方琰;浅谈汉语宾语的语义类别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8 杨玉玲;“非X不可”句式的语义类型及其语用教学[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9 余东涛;;现代汉语时间词主语的语义类型[J];云梦学刊;2007年03期
10 陈孟涵;;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J];流行歌曲(艺考);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金虎;贺敬华;李莲;;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语义类型[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曙纶;陆汝占;陈玉泉;高峰;;论动词的逻辑论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牛俊丽;;沙粒中的宇宙——解读《灵活的语言》[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黎运汉;;四十年来语言风格定义研究述评[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6 周建民;;广告语体与文艺语体的相互影响渗透[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7 丁加勇;;隆回湘语表被动的“吃”字句式及其配价研究[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菊泉;;关于形合、意合问题的几点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彭利贞;;论“应该”的情态与体的互动关系[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10 丁雪欢;;对零起点生汉语疑问句习得的个案研究[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卫志强;关于语言本体的哲学运思[N];科学时报;2007年
2 俞雍思;网络语言欲冲击汉语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田建明;“语言至关重要!”[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微;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张明辉;认知类动词及相关句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孙汝建;语气和语气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1998年
5 李燕;现代汉语趋向补语结构的非范畴度及二语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岳立静;《醒世姻缘传》助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珍;社会语言学视角的俄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尹湘志;方言格式“VO不C”[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范喜梅;“东A西B”与“左A右B”语义、句法和语用的异同[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祁艳红;比况短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莉莉;现代汉语V_1+V_2动宾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赵询思;汉语语言情感表达手段与对外汉语教学[D];广西大学;2008年
8 余舟;《老残游记》处置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田士超;《诗经》重言词语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柳丽慧;现代汉语持续体的表达手段[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5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8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