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
本文选题:动态系统理论 + 二语习得 ; 参考:《现代外语》2011年03期
【摘要】:动态系统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界最新发展动态。本文详细梳理了该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的全面联结性、非线性、自组性与吸引状态、以及初始状态的敏感性和差异性。该视角下的语言发展既不是单纯的认知心理过程,也不是纯粹的社会文化过程,相反是多重资源在多层次、多维度不断互动的动态过程。本文在探讨每个概念时均以二语词汇发展的实证研究为切入点,详细讨论了该视角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可能,并提出若干研究方法上的建议。本文最后指出了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二语习得研究的新方向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Abstract]:Dynamic system theory i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applied linguistics.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theory are reviewed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total connectedness, nonlinearity, self-organization and attractive state of the system, and the sensitivity and difference of the initial state.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this perspective is neither a purely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process nor a purely sociocultural process, but rather a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multiple resources interact at multiple levels and dimens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this perspective to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research methods.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w direction and noticeable problem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systems theor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分类号】:H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青杨,孙蓝;中国学生英语高频动词语义发展的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张淑静;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张淑静;;二语心理词汇的发展路径——一项历时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刘绍龙;论二语词汇的习得与发展——基于实证调查的词汇知识发展差异假说[J];外语教学;2003年06期
5 刘绍龙;论二语词汇深度习得及发展特征——关于词义与词缀习得的实证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6 张淑静;从反应类型看词汇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7 文秋芳;;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8 谭晓晨;;中国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发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9 张萍;;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库联想模式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10 吴旭东,陈晓庆;中国英语学生课堂环境下词汇能力的发展[J];现代外语;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珏;;英语习语产出性知识与英语水平的相关性——以安徽师大英语专业45名大三学生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唐忠顺;我国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量”与“质”的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贺双凤;心理词汇研究与二语词汇能力发展表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杨霞蔚;;一项二语词汇深度知识学习策略的调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樊永仙;智慧清;;输入交互模式对学习者词汇习得影响的实验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龚社莲;;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心理词汇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李妍;;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8 郑丽娜;;人类大脑语言运作机制理论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李晓云;;论二语词汇知识的习得模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楠;;近二十年词块研究综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翠莲;;中国英语学习者研习短语动词的理想词典——评介《牛津短语动词词典》英汉双解版[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雪莲;;试论大学英语词汇习得模式[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一博;栾岩;;认知词汇习得与英语教学[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4 陈万会;;心理词汇的表征与二语词汇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勇;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二语词汇语义关系习得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文红;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二语词汇知识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闫秋燕;误读观照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诵读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哲希;阅读中教学干预手段对词汇习得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杨蕾;词汇知识与词汇应用能力关系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陈士法;英汉双语心理词典中英语单词存储单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翠英;搭配的动态观及其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高国翠;俄语(PKи)词汇概念的认知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慧敏;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词汇丰富性发展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成会;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词汇知识及词汇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伟伟;基于SWECCL语料库的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谭艳;认知语义学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佳;已有知识的激活对学生词汇发展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竹雨;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词汇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陈颖;动感英语和动感习语:大学课堂CAI习语习得效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嘉;基于语料库的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Have用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泽斌;语篇显性/隐性教学对中职学生词汇习得的效应[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龙瑞玲;少体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宝娟;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绍龙;输入假说、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J];福建外语;2002年01期
2 倪岚;;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写作词汇的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0年02期
3 张萍;;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4 李景泉,蔡金亭;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冠词误用现象——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刘绍龙;英语词汇知识的维间发展与习得特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肖善香,刘绍龙;论二语词汇深度习得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席仲恩;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发展状况调查[J];外语教学;1998年02期
8 戴曼纯!100089;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9 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10 周大军,文渤燕;理工科学生英语词汇量状况全程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昌洪;吕敏;;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研究;2008年03期
2 文秋芳,王立非;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王黎明;基于语言(二语)习得研究的大学俄语教学改革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王文林;;二语习得主要理论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8期
5 王纯磊;;语言模因与二语习得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谭崇戎;制约母语迁移的多重因素[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魏洛书;;成人二语习得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1期
8 陈秋仙;;国内教师话语的研究现状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学理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2期
9 张磊;张瑞虹;;构式语法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可能性[J];考试周刊;2007年38期
10 石定乐;;认知心理学与二语习得研究的交互影响[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丰国欣;;论二语习得的认知学科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后记[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文香淑;;小儿运动发育的神经机制及早期脑损伤后的运动发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谢立;张云华;俞蒙槐;;一种基于混沌逆系统的保密通讯方法[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谢立;张云华;俞蒙槐;;一类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混沌运动同步[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6 党向东;张庆灵;;时变时延广义网络控制系统动态输出反馈比例积分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7 黄嫱;;任务构想对中国非专业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俞玮奇 徐大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国际双语学研讨会:展示双语学研究最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洪山;语篇中前置句法结构的语用制约[D];山东大学;2007年
2 宋雪松;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云梅;中国大学外语课堂学习者社会心理环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许丽莹;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张静;从学习者个体差异看人格特质、语言学习策略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于善志;中国学生英语句式发展风格研究——从显性标注到可选标注[D];河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迪;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语际迁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席娟芳;大陆二语习得研究的问卷质量调查[D];湖南大学;2008年
3 宗磊;输出对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邬真玉;心理词汇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丹;SLA口语问题与语言障碍对比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6 葛莹辉;成人英语学习中的语法迁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蒋世强;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大学生对英语致使动词的习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易文静;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内部语境[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丰俊超;二语习得与网络英语教学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10 郑银芳;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二语习得中输出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9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1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