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西方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文化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3 08:49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 + 中西方文化 ; 参考:《黑龙江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当中,文化教学是一项重要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交际文化教学又是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所以,交际文化的教学和语言教学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者不但要熟练地掌握语言知识,更应该了解目的语文化,这样才能进行有效地交际,,尤其是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门外语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所以,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不但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而且能更好地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对在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交际文化教学不但附属于语言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日常生活服务。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差异比较大,导致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对待事物的看法和理解都不相同,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和差异产生的根源,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已是当今时代不可忽视的主要特征。近年来,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也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其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特征也在时时更新,如果我们的文化教学还停留在上个世纪,那怎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另外,文化教学一直从属于语言教学,对交际教学一直没有采取应有的重视态度,这些都要求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逐渐丰富和加强这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将中西文化对比,展示当今中国交际文化特征的转变,进而总结和分析了交际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和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构想。希望对对外汉语交际教学方面做出一点贡献,并能够帮助西方留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ultur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content. Communicative culture teaching is the main content of culture teaching, so communicative culture teach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inseparable. The main purpose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s 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Chinese learners to communicate with Chinese. Learners should not only master the language knowledge but also understand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so that they can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Especiall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actually a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o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can not only enhance learner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ey can better develop thei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Especially for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communicative culture teaching is not only attached to language teaching, but also serves their daily lif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re quite large, leading to differences in people's values, ways of thinking, view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ings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f we do not understand the root causes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ces, It will lead to the failure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ations and nation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s. In recent year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se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constantly updated. If our cultural teaching is still in the last century, how can w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In addition, culture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subordinate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has not taken the attitude of due attention to communicative teaching. All these require us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gradually enrich and strengthen the content of this aspect in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To sum up, by comparing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is paper show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in China today, and then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some shortcomings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 and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new ideas. I hope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teaching of TCFL and help the western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朝霞,史明兰;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曹小红;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汉英跨文化交际[J];滁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3 杨舒;西方文化研究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林娜;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李娅琳;试论跨文化交际中平等交流意识的缺失及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陈桂琴;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语用差异及其文化背景[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7 孔玉华;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8 车丽娟,胡英坤;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冲突现象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茌家飚;论导游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J];高教论坛;2005年05期

10 郭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刘源甫;;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图式——共性与差异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杨梅;童铸;;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奥林匹克运动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李安嫦;李禹;王静;;回顾与展望: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发展——三本外语教学学术期刊的综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黄斌;;中国大学课堂中的文化多元性及其实用价值[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许静;;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孙玉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俄语篇章教学[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丽伟 于晓华 秦静;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维度探究[N];吉林日报;2010年

2 靳琰 曹进;礼貌原则和跨文化交际[N];光明日报;2004年

3 ;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推动学科建设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戴晓东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交际理论:从欧洲主导到亚非突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薛小梅;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N];光明日报;2003年

6 记者李玉;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心理塑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贾文键;中德跨文化交际之我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8 宫丽;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N];文艺报;2006年

9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李旭 山西财经大学;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郭晓川;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5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綦甲福;人际距离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勤;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理解口译[D];四川大学;2004年

2 温福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伟;深层文化迁移现象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蒋易;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臣;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与翻译”[D];中山大学;2010年

6 柴玉炜;跨文化交际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俞莲年;口译中文化差异的协调—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透视口译[D];厦门大学;2002年

8 伊曼;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周华北;跨文化交际视域里的《红楼梦》中的食谱翻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迪;西方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文化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24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24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b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