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有标假设复句的语用价值特征

发布时间:2018-05-30 05:42

  本文选题:有标假设复句 + 显性意图 ; 参考:《汉语学习》2011年01期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有标假设复句的语用价值特征:(1)从说话人显性意图与隐性意图的表达看有标假设复句的运用,简而言之,显性意图就是说话人想让对方明白自己说了什么;而隐性意图则是说话人想让对方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说。(2)从句法管控与句域管控的双重视角理解有标假设复句,前者启迪我们分析考察前呼句跟后应句之间的句法语义关联,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有标假设复句所承载的显性意图;而后者则启发我们分析考察有标假设复句所处的上下文环境,从而准确获知有标假设复句所承载的隐性意图。(3)从有标假设复句强大的语用功能透视其使用价值,有标假设复句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也是因为它能在各种各样的语用场合恰如其分地传达各式各样的说话意图,从而满足说话人不断变化的语用需求。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agmatic val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ked hypothetical complex sentence from three aspects: (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explicit intention and the implicit intention,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rked hypothetical complex sentence. In short, the explicit intention is that the speaker wants the speaker to understand what he said; The implicit intention is that the speaker wants to let the speaker understand why he said this. (2) understanding the marked hypothetical complex sen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control and sentence domain control, the former enlightens us to analyze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ceding sentence and the second sentence. Thus, it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explicit intention carried by the labeled hypothetical complex sentence, while the latter enlightens us to analyze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 labeled hypothetical complex sentence is situated. Therefore, we can find out exactly the implicit intention of the compound sentence of the standard hypo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werful pragmatic function of the compound sentence of the standard hypothesis, the reason why the complex sentence with the standard hypothesis has been so widely used is that the meaning of the complex sentence is so extensive. It is also because it can properly convey all kinds of speech intentions in various pragmatic situations, thus satisfying the ever-changing pragmatic needs of the speaker.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有标假设复句研究”(项目编号:09YJC740031);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小句联结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8JJD74006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有标复句层次关系信息化研究”(项目编号:10CYY034)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211工程项目“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中的汉语学科创新”的资助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上)——语用研究新途径探索[J];修辞学习;2005年03期

2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语用话语分析新途径[J];修辞学习;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李国庆;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王立;汉语方位词身份的确认与N+L结构的收词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5 曾常年;动词重叠式中动词的语义虚化与发音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6 吕明臣;走出“句类”的误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张健军;完句范畴的归纳及理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8 黄理兵;《现汉》词性显性标注的失误[J];辞书研究;2001年06期

9 徐枢;谭景春;;关于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J];辞书研究;2006年01期

10 吕明臣;现代汉语话语指示功能分析[J];东疆学刊;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萧国政;;量词“把”的分类及使用——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再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陶炼;;“因为”分句与“如果”分句比勘——因果类复句与条件类复句差异初探[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张瑞朋;;被字句跨标点句共享[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东升;现代汉语复杂“给”字句的最简探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柳京春;汉语表达过程中的复用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3 李剑锋;汉语表述过程中的添加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4 幸江涛;留学生使用汉语复句的偏误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刘楚群;形容词的动态性及其语法形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沈颖青;现代汉语“V_1+V_2”状中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沈思莹;因果类关联词语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徐娟;模糊限制语及其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丁俊苗;《醒世姻缘传》复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操礼新;英汉简单完成句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范铸;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法庭互动话语合作问题研究[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进军;尹蔚;;有标假设复句表里关联模态构建的示例性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罗进军;尹蔚;;辩证地看待语言研究中的几对关系──从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说起[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罗进军;;“如果说p的话,q”类有标假设复句检视[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4 罗进军;;“假设-求解”型有标假设复句[J];语文研究;2009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进军;有标假设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4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54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c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