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豫一带方言Z变音源于“头”后缀试证
本文选题:山西方言 + 河南方言 ; 参考:《中国语文》2013年04期
【摘要】:集中分布于河南北部、山西东南部及西南部的Z变音现象不是从"子"尾演变来的,而是从"头"尾演变来的,演变中经历了声母脱落、合音、变调等过程。从分布特点及近代移民资料上看,河南方言中的Z变音现象极有可能是明代山西移民方言影响的结果。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Z change, which i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 of Henan,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of Shanxi, is not evolved from the tail of "Zi", but from "head" to "end". The evolution has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abscission of consonant, synonym, tone change and so on. From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rn migration data, the phenomenon of Z phonetic change in Henan dialect is probably the result of the influence of Shanxi immigrant dialect in M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基金】: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豫两省太行山沿麓方言历史比较研究”(08BYY0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秀菊;;山西河津方言“子”尾的语音特点[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贺巍;获嘉方言韵母的分类[J];方言;1982年01期
3 贺巍;洛阳方言记略[J];方言;1984年04期
4 辛永芬;;河南浚县方言的子变韵[J];方言;2006年03期
5 沈明;;晋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6年04期
6 刘冬冰;开封方言记略[J];方言;1997年04期
7 王自万;;开封方言变韵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8 李思敬;;汉语音韵学史文献上的儿化音记录考[J];语文研究;1981年01期
9 陈卫恒;林州方言“子”尾读音研究[J];语文研究;2003年03期
10 王洪君;从山西闻喜的小方言差异看Z变音的衰变[J];语文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慧丽;汉语方言变韵的语音格局[D];北京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楚爱英;;安阳方言中的名词后缀“[·t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2 史艳锋;;孟州方言中的入声[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李素英;;也谈表顺承关联的时间副词“却”的形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4 王静;;《儿女英雄传》儿化词浅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傅惠钧;《儿女英雄传》选择问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6 吴真;;敦煌孟姜女变文与招魂祭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李振中;肖素英;;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来源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8 李庸;;历时语法化的语篇凝固机制[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9 张春泉;;《文心雕龙》的设问辞格[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樊国萍;;“给”字义项的演进过程初探[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曹冬雪;;“-子”称谓词的特点[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曲金良;;孟姜女传说在唐代的流传——基于敦煌写本的几点再探索[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卪旭;;《玉篇》“mp,清mp”疏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慧丽;汉语方言变韵的语音格局[D];北京大学;2011年
4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徐曼曼;何休《春秋公羊傅解诂》词_Y训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权娥麟;汉魏晋南北朝寓言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万曼璐;《华阳国志》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朱丽艳;《左传》与《世说新语》位移动词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成忠;敦煌变文的审美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仝秋红;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e,
本文编号:1968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6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