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流域汉语方言中古阳声韵今读同阴声韵现象
本文选题:阳声韵 + 阴声韵 ; 参考:《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摘要】:湘江流域汉语方言有较多的中古阳声韵字今读同阴声韵,并体现为三个特点:一是各地方言的古声韵条件不一致,二是出现在白读层和常用词中,三是较多的分布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这说明,阳声韵在湘江流域的汉语方言中发生了鼻尾脱落后又恢复鼻尾或者鼻化的回头演变。
[Abstract]:The Chinese dialects of Xiangjiang River Basin have more middle ancient yang phonetic characters and three characteristics: one is that the ancient phonological conditions of local dialects are not consistent, the other is that they appear in the white reading layer and common words. Third, more distribution in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backward areas. This indicates that Yang phonology in the Chinese dialect of the Xiangjiang River basin occurred the reverse evolution of the nasal tail or nasal tail after the nasal tail fell off.
【作者单位】: 湖南商学院;北京语言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长沙、株洲、衡阳境内湘语和赣语边界的语言地理学研究”(10YJA740053)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立项课题:0806047B
【分类号】:H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永红;湖南桂阳县洋市土话音系[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梁猷刚;广东省北部汉语方言的分布[J];方言;1985年02期
3 周先义;湖南道县(小甲)土话同音字汇[J];方言;1994年03期
4 蔡嵘;浙江乐清方言音系[J];方言;1999年04期
5 彭泽润;湖南宜章大地岭土话的语音特点[J];方言;2002年03期
6 卢小群;湖南嘉禾土话的特点及内部差异[J];方言;2003年01期
7 李星辉;湖南永州岚角山土话音系[J];方言;2003年01期
8 贺凯林;湖南道县寿雁平话音系[J];方言;2003年01期
9 王临惠;山西临猗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2003年03期
10 谢奇勇;湖南新田南乡土话同音字汇[J];方言;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霞;;湖南湘乡方言的“公”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2 刘祥友;;湘南土话中t、th特殊音读的来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3 罗昕如;曾达之;;湘语与赣语的特殊名词后缀“首/场/头”[J];武陵学刊;2010年04期
4 李永新;;方言接触中的调值问题——以湘南双方言为例[J];武陵学刊;2010年04期
5 王海燕;;方言分区语言外部标准应用的个案考察——以泗洪方言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6 瞿建慧;;湘西汉语方言的历史[J];船山学刊;2010年02期
7 彭泽润,彭建国;“南岭方言群岛”:方言学的新大陆[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8 罗兰英;耒阳方言音系[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罗昕如;龚娜;;广西资源话与相关方言的比较——兼论资源话的系属[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张伟芳;;常州方言匣母的读音类型与历史演变[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关英伟;吴晶;;广西恭城“直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变调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PrPr;;湘语祁阳方言中塞音声学性质的几个观察[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韦名应;桂东(林岩)壮语方言岛语音研究:范式综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刘祥友;湘南土话语音的历史层次[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邹德文;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永新;湘江流域汉语方言地理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亚彬;庆阳市西峰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美庄;《全宋文》江浙文人用楙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谢玲;湘西南酸汤话语音研究[D];吉首大学;2011年
4 肖丽红;隆回县横板桥镇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龙海艳;湖南方言常澧片的复数标记与列举标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琴;湖南岳阳方言形容词生动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丽君;湖南衡山方言的叹词及其与普通话叹词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芳;湖南省湘乡市金石镇亲属称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梅;湖南省临澧县珠日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娟;湖南双峰方言否定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泽润,彭建国;“南岭方言群岛”:方言学的新大陆[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2 李荣;温岭方言的连读变调[J];方言;1979年01期
3 陈蒲清;益阳方言的边音声母[J];方言;1981年03期
4 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J];方言;1985年04期
5 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年04期
6 张盛裕 ,汪平 ,沈同;湖南桃江(高桥)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88年04期
7 黄雪贞;;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续论[J];方言;1989年02期
8 熊正辉;;南昌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89年03期
9 鲍厚星;;湖南邵阳方言音系[J];方言;1989年03期
10 鲍厚星;;湖南城步(儒林)方言音系[J];方言;199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奇勇;湘南永州土话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星辉;湘南土话与湘南瑶语的接触和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春蓉;湖南洞口县黄桥话的语音研究及其系属问题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全生;论晋方言中的“阴阳对转”[J];晋中师院学报;2005年02期
2 罗培琛;阴阳对转例证[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王洪君;;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下)[J];语文研究;1992年01期
4 刘萱;文本与审美[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12期
5 马重奇;《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一)[J];方言;2004年02期
6 郭启熹 ,邓晓华;龙岩方音[J];龙岩师专学报;1984年02期
7 刘云桢;谈公共关系审美的三个层次[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焉树芬;论音乐的德育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9 蒋尊国;;关于“阴声韵”“阳声韵”的命名理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袁庆述;"凹"字方言白读考[J];方言;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水龙;;传承吟诵技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是怎样走上吟诵之路的[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周香平;;反思索引[A];2004年度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钢;李世荣;毋巨龙;曹川;;隆乳术切口、层次及剥离范围的探讨[A];第一届东方美容外科医师大会会刊[C];2003年
4 翁春;;关于汉语-m尾研究概述[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许颖颖;;《满天春》上栏用韵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宋建华;;建筑评论深层观[A];建筑史论文集(第13辑)[C];2000年
7 刘善堂;刘洪;王成城;刘芳;;企业组织领导力研究综述[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乐志;;从拙政园的变迁史看当代的传统园林遗产保护[A];传承·交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张森林;来云鹰;张明媚;徐悦;;建筑业职业教育体系、层次及相互间的沟通与衔接[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10 侯莉;;PDMS配管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在文昌Ⅱ期项目中的运用[A];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残雪;精神的层次[N];湖南日报;2002年
2 张后启;层次的咨询 企业需要什么[N];中国经营报;2000年
3 杜世成;走出去: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N];人民日报;2000年
4 李;家居需求的五种层次[N];中国证券报;2001年
5 梁衡;散文“三美”[N];山西日报;2000年
6 吕国庆;乒乓球金牌教练组将提高“文化层次”[N];中国妇女报;2002年
7 省统计局 梁义科;增强紧迫感 提高连锁经营层次[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8 ;北京汽车交易市场形成四大层次[N];中国信息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樊彦彬 何建超;将服务推向更高层次[N];陕西日报;2000年
10 记者 禹志明;我国师资培养层次得到提高[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2 陈海涛;对等网络中的内容搜索、定位和下载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3 吴芳;粤东闽语-n、-η韵尾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郭丽;湖北西南官话音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覃勤;日传悉昙文献与汉语中古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赵翠阳;慧琳《一切经音义》韵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李建校;陕北晋语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陈瑶;徽州方言音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10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沛玲;五台片方言阳声韵的演变[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田京河;中古以来汉语阳声韵的发展变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晶;中古阳声韵和入声韵在晋语中的演变[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4 陶晓娟;元代山西人戏曲用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兰春;中古阳声韵到今部分方言的变化类型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远;我国资本市场层次结构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7 曲艺;长篇弹词《再生缘》用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韩雪;论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设[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杨林;分层次制定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素质评价标准[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蔡灵美;《红楼梦》悲剧层次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80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8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