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表示否定的限制性因素
本文选题:什么 + 否定 ; 参考:《兰州学刊》2011年08期
【摘要】:"什么"表示否定时的限制因素首先是语境;其次是语义特征,表现为[+疑问][-回答],由质疑引发否定意义;最后是句法分布特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或用在句首引用别人的话时。"什么"表达否定时有独特的修辞效果,表达强烈的感情倾向。
[Abstract]:The limiting factor when "what" means negation is first context; secondly, semantic feature, manifested as [question] [- answer], which is caused by doubt; and finally, syntactic distribution, used after verb or adjective, Or when quoting someone else's words at the beginning of a sentence. " What "expression of negation has a unique rhetorical effect and a strong emotional tendenc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邵敬敏 ,赵秀凤;“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1期
2 姜炜;石毓智;;“什么”的否定功用[J];语言科学;2008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书同;由“什么”一词的否定作用引发的思考[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卢素琴;疑问代词“什么”的特殊用法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菊华;;英语连词表否定的语境表征及汉译表达[J];科技英语学习;2009年05期
2 陈景伟;;英语教学中否定意义表达法探微[J];教学与管理;2007年18期
3 姜崇周;一种表示评价——否定意义的复合句[J];外语教学;1991年04期
4 陈园香;;巧用语境法搞定英语代词题[J];第二课堂(高中版);2008年03期
5 单威;;特指问表否定用法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6 杨佳;英语否定的多样性[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7 刘金涛;;某些含有否定意义的句子的翻译[J];英语知识;1992年01期
8 李延年;谈谈but的一些用法[J];大学英语;1999年08期
9 周金秀;;英语中否定意义的表达形式[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10 王尔莲;“too...to”不总是表示否定[J];大学英语;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穗萍;吴岩;陈煊之;;语境及常识性知识对代词指认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史瑞萍;白学军;;语境和动词在主题角色指派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戴木才;;现代人的价值观语境与人格转型[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陈安玲;;语篇构建的三元互动模式[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5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彭聃龄;;汉字识别与连接主义模型[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孙延;;学习型社会语境下的博物馆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高军;;语用预设及其翻译策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映;;新闻客观性:语境、进路与未来[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生福;;翻译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歧义分析与词义选择[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勤群;东方新语境[N];美术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 高初建;“性侵”和“私奔”语境下的经济文化[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3 桑玉成;人力资源语境下的人才战略[N];中国远洋报;2004年
4 止阉 自由评论人;体味不复存在的语境[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5 昆十中 李军;修辞和语境[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6 谢刚 李梅英;从语境看“红楼”的“真假”[N];光明日报;2001年
7 郭亚伟;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语境”[N];商丘日报;2005年
8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陆扬;巴别塔:一个概念的深度[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于晶波;WTO语境下走过“芳香之旅”[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周士君;“创卫”不应自立于民生语境之外[N];中国社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3 卢国华;五四新文学语境的一种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刘强;先设消解机制的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磊;语境和英汉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建俊;论语境与语义推导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宁晓江;建筑的后现代语境[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5 黄强;外交委婉语的语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永民;90年代中国文化批评[D];南昌大学;2005年
7 仇如慧;语境的层级性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D];广西大学;2003年
8 马冰;语域理论对翻译质量评估及英汉翻译教学的价值[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吴辰宾;货币中性问题[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周漓云;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994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9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