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与黑》汉译讨论到村上春树的林译之争——两场翻译评论事件的实质
本文选题:翻译 + 许钧 ; 参考:《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摘要】:本文对中国当代两个影响较大的翻译评论事件进行了比较,一是1995年的《红与黑》汉译讨论,二是由2004年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村上春树的汉译争论。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两个翻译评论事件的缘起不同,所处的语境与背景也有诸多不同,但两个翻译评论事件究其实质都是"直译"与"意译"之争。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influential translation reviews in contemporary China, one is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Red and Black" in 1995, and the other is the debate over the translation of Murakami from 2004 to now. Through comparison, we can find that although the origin of the two events is different, the context and background of the two events are different, but the essence of the two events is a dispute betwee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H0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景丽;;《红红的玫瑰》翻译批评(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2 文希;;欧阳修《醉翁亭记》英译对比批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李广荣;;文学翻译批评中功能翻译理论误用个案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蔚蓝;文学翻译中的审美比较与寻美探求[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赵璧;博弈论视角下的重译者策略空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杨丽华;林纾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水来;试论文学翻译批评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雪燕;翻译批评与读者反应[D];广西大学;2003年
3 卢静;浅论文学翻译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印晓红;文学社团之翻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王建;从安德列·勒菲弗尔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中国翻译批评[D];四川大学;2005年
6 陈胜利;《围城》翻译策略及其文化因缘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刘沁卉;君特·格拉斯《蟹行》汉译浅析[D];同济大学;2006年
8 徐郡;余华小说德文译本的功能等效问题之探讨[D];青岛大学;2009年
9 吴静;论文学翻译——兼评《傲慢与偏见》三个中译本[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杰辉;译者背后“隐形的手”[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96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9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