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也”的行域、知域和言域
本文选题:“也” + 类同 ; 参考:《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摘要】:通过建立行域、知域、言域的语义框架,可以发现副词"也"的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意义都可以得到解释。"也"表示委婉语气的用法也是通过引入一个社会规约的类同参照来减缓主观色彩,因而事态、认识或言语行为的出现显得合乎情理。三域之间存在着交叉,不同语义域也可能共用同一个形式。
[Abstract]:By establishing the semantic framework of line domain, knowledge domain and speech domain, we can find that some seemingly unrelated meanings of adverb "also" can be explained. " Also, the use of euphemism is to reduce the subjective color by introducing the analogous reference of a social statute, so the appearance of state of affairs, cognition or speech act seems reasonable. There is a cross between the three domains, and different semantic domains may share the same form.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4011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立英;从认知角度谈“小句宾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储泽祥;“十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3 高航,严辰松;语用学在中国20年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王素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35期
5 谷晓恒;副词“不免”、“难免”、“未免”比较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徐李洁;IF-条件句分类再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高增霞;连动结构的隐喻层面[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8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9 廖巧云;英语实据原因句探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刘君;;“‘渐变式副词’可否包含‘缓慢义’”问题探究[J];语文学刊;2006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方向红;基于内涵逻辑的现代汉语连接词及关联句式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李淑静;If条件句与常规关系[D];河南大学;2005年
5 何霜;忻城壮语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张万禾;意愿范畴与汉语被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揣测语气和揣测语气副词[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立成;汉语唯一性范围副词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3 陈楚华;汉泰副词对比[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乔立清;说“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秋芳;关于现代日语陈述副词与汉语语气副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阿依提拉·阿布都热依木;维吾尔族学生习得汉语副词“再”、“又”、“还”、“也”的考察[D];新疆大学;2006年
7 王红生;元代以来的古汉语虚词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8 陈鹤龄;对汉语本体和中介语中含“点儿”的几种格式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金基梅;断定类语气副词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6年
10 赵聪;“多/少”作状语对称和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治野;;副词“也”的行域、知域和言域[J];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索;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异文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巴丹;“都”与“也”在相关构式中的异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静颖;副词“也”的习得情况考察[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杨僗;《说苑》及其相关文献异文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07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0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