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X右Y”格式的多维考察
本文选题:“左X右Y” + 句法功能 ; 参考:《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从共时层面系统考察了“左X右Y”格式的构成特点、句法功能、格式的整体意义类型和语篇功能,其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对格式的整合度高低排出相应的序列,同时运用隐喻理论对格式的认知原理做进一步阐释,最后从历时层面对格式的发展过程和动因做一定的考察和解释。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和方法、语料来源等。 第二章从共时层面出发,,对“左X右Y”格式的构成特点、句法功能进行描写和分析,并着重考察“左X右Y”作谓语时独特的句法特征。 第三章是在描写分析“左X右Y”格式中的X、Y语义特点和语义关系基础之上,分析“左、右”的语义虚化过程,从而揭示该格式的整体意义类型,并进一步阐释该格式的语用效果和语篇功能。 第四章首先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左X右Y”格式的整合度进行划分,然后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该格式的意义由表空间到表时间的隐喻机制进行解释分析。 第五章是从历时的层面出发,考察“左X右Y”格式由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发展动因。 第六章是结语,对整篇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Abstract]:At firs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amines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syntactic functions, the overall meaning types and textual functions of the "left X right Y" format at the synchronic level. Secondly, 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s used to expound the corresponding sequence of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format, and the cognitive principle of format is further explained by using metaphorical theory. Finally, from the diachronic level to the format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otivation to make a certain investiga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theory and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source of the corpus and so on.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yntactic functions of the "left X right Y" format from the synchronic point of view, and focuses on the unique syntactic features of "left X right Y" as a predicate. The third chapter is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mantic relations of XY in the "left X right Y" format,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left and right" semantic vacuity, thus revealing the overall meaning type of the format. The pragmatic effects and textual functions of the format are further explained.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e integration degree of "left X right Y" format is divided by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and then the metaphorical mechanism of the meaning of the format from table space to table time is explained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 The fifth chapter is from the diachronic level, examines the "left X right Y" format from ancient to present development evolution process and its development motivation.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innovation and deficiency of the whole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南;英汉拟声词句法功能比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2 廉亚健;; 独立结构及其惯用句法功能[J];英语自学;2002年08期
3 曾海清;现代汉语“V+到”结构句法平面简析[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群力;;“索性”的历时考察:功能演变及语义分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徐君善;;江苏邳州话中的程度副词“直搁”[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0期
6 钟应春;;数量短语使用情况考察[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7 谢茹;;论比况短语[J];语文学刊;2008年21期
8 方英;;英汉拟声词语音、句法功能比较及翻译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季安锋;;“被”的词性及语法化[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王学成;;限定词在名词片语中的句法功能与语义特征[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艳华;李斌;;信息处理用名词细分类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存良;;析不定代词独立扩展成分的句法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徐艳华;陈小荷;李斌;陈钟;;面向自动句法分析的现代汉语“V+V”结构歧义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4 张君;;对一类“A+N”短语特点考察[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亚军;;语用功能词及其词类归属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刘鸣洋;由丽萍;;汉语感知词语的语义角色标注规则初探[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陈玲;;编程实现WORD2000格式表格批量生成[A];当代矿山地质地球物理新进展[C];2004年
8 邢红兵;;现代汉语常用动词带宾语能力调查[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尚英;;VV与V一V式动词重叠的特征调查研究[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阳春;;关于“的”字的句法分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北师范大学 彭爽;现代汉语旁指代词功能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执笔 江荻;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张振华;解题技巧之——高会篇[N];财会信报;2007年
4 本报通讯员;福建审计举报中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N];中国审计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虎;DVD还能多清晰?[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徐梅;我省《2007年高考网上评卷工作细则》出台[N];贵州日报;2007年
7 北京 张纪锋;shutdown命令祥解[N];电脑报;2004年
8 刘慧英;口语语病的两个语法成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鲜晓荻;统一评卷标准 控制评卷误差[N];贵阳日报;2007年
10 李志云;强检计量器具百分百建档[N];中国质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武振玉;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D];吉林大学;2006年
4 徐艳华;现代汉语实词语法功能考察及词类体系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王晶;现代汉语实词句法功能的不对称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k淑娟;古o"姙三P心理R諍^概念X4奮_Y系}q及其kw史演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帅;“连X带Y”格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时雨;“左X右Y”格式的多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周熙运;“无X不Y”格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杨;试论“说V就V”格式[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海林;“连A带B”格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桂文怡;类固定结构“X是X”格式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齐喜悦;基于语料库的名词短语类型及其句法功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王英伟;“千A万B”格式的多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丽;从《论语》、《孙膑兵法》看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珍华;汉韩思考类动词及其对应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52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5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