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词典编纂史述略
本文选题:气象词典 + 编纂史 ; 参考:《辞书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作为辞书史和专科词典史的组成部分,气象词典史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文章首先概述气象词典史研究现状、确立研究原则,然后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了气象学科、气象事业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对我国气象词典编纂所产生的影响。
[Abstract]:As part of the history of dictionaries and specialized dictionaries, the his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ctionaries has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his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ctionaries, establishes the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then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on the compil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ctionaries in China at different stages, combining with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facts.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气象科技词典史研究”([2012]D07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大规模语料库和WordNet词库的英汉学习型词典设计特征知识获取”(编号:09YJAZH042) 2010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985工程”三期改革型项目“当代西方语言学前沿理论研究及应用探索”(NJU985JD05)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H1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文凭;;词典的社会文化史观[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琳;;清廷扶持下西风东渐的肇端——京师同文馆[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李新新;周宇;;中国共产党出版史探赜:土地革命时期[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梅晓娟;周晓光;;晚清在华传教士与英汉科技词典编纂[J];辞书研究;2007年04期
4 李气纠,庾敏;科技译文的语篇制约因素[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罗国青;;零翻译初始规范形成的描写研究[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黄英伟;张法瑞;;考古资料所见中国新石器时期家猪的分布[J];古今农业;2007年04期
7 廖慈惠;黄忠廉;;中国科学翻译研究五十年[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8 咏梅;;中日近代物理学交流史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原野;;清康熙年间气象发展概貌[J];贵州气象;2011年02期
10 熊德米;;近代法律翻译:新旧法制转型的催化剂[J];英语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游大鸣;施启龙;郭酉函;;铸造《气象水文装备》期刊品牌的实践与探索[A];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朱秀红;周秀君;王树同;;五莲生态农业建设中气象服务的思考与建议[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张中平;;《淮南子》的农业气象观及其形成与意义[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劳在今日,利在永远”——气象史志的积累与挖掘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张中平;朱长乐;王建成;;气象科普的社会化及其在民防科普馆中的应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房正;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1912-1950)[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北群;我国高校气象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裘禾敏;《孙子兵法》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白欣;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D];西北大学;2006年
9 张仲民;阅读、表达与集体心态[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高伟;文学翻译家徐志摩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燕芳;五四时期马列著作的翻译及这些译作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涂燕;从目的论视角论电子产品说明书的翻译[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毅彬;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改革研究(2000-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萌;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国华;关于中国古代气象文献的基础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罗丽;论清末的法律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马杰媛;科技传播行动系统中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徐文英;科技翻译的接受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汤慧;试论翻译中的形象保留与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彭敬;;关于词典本质属性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高永伟;英汉新词词典编纂的过去与现在[J];辞书研究;1998年06期
3 张万方,张康仪;我国英汉词典的注音——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辞书研究;2003年03期
4 张万方;我国英汉、汉英词典发展史研究中的差错辨正[J];辞书研究;2005年03期
5 杨文秀;二十世纪英汉学习词典回眸[J];外语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建华;加拿大魁北克词典编纂动向的启示[J];辞书研究;1993年04期
2 冯克江;;詹姆斯·默里的《牛津英语词典》与历史主义原则[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李振营;;语料库语言学与语言变异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商晓燕;;《法学词典》的增订工作[J];辞书研究;1985年02期
5 陈思和,双人;词典编纂与人文精神[J];辞书研究;1994年04期
6 蒋宗许;魏晋南北朝语言研究与汉语词典编纂──从“计校”说开去[J];辞书研究;1995年02期
7 王晓华;词典编纂应具有生态意识[J];咬文嚼字;2001年03期
8 武继红;浅析理论词典学的发展[J];辞书研究;2002年05期
9 贾正传;当代词典编纂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系统融合——兼评《新时代英汉大词典》的编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高雷;;翻译学词典的类型、特征及其编撰原则[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永伟;;网络时代的词典编纂[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2 徐文堪;;信息革命时代的语言理论和词典编纂[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王东海;王丽英;;古籍数字资料库建设与语文词典编纂的结合[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安华林;;汉语语文词典编纂的现代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5 钱厚生;;语言分析与词典编纂[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6 王小海;;数字化时代词典编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7 晁继周;;把词典编纂与词汇研究结合起来[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8 宋晶;;论语言学流派对词典编纂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克炎;;词典编纂与群体文化误读——从“旧瓶装新酒”谈起[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华沙宝;;蒙古语作者专门语料库建设及新一代词典编纂进展[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苑淑娅;我院26种图书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选题项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袁f^;2006:与阅读有关的热点[N];人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 孙珏;“发标”对接迈出实质一步[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柯吉;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主打馆配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刘科;科学出版社成立翻译中心[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晋悦;出版难做,书店更难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马建辉;文化软实力思想发展述略[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孙珏;环保书 走进大众视野正当时[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文松辉;语词笔记见证时代变迁[N];江淮时报;2006年
10 商报记者 钱秀中/整理 翁向红 王莉 汪琴 孙德华 贾向云 王斌 邓楠 邓涛 缪青 苏静 韩天放 白耀鹏;12月,我们社发得最好的书[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忠;俄汉词典编纂论纲[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季忠平;中古汉语雅言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吕志祥;藏族习惯法及其转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刘卿;论国际军控斗争的性质[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5 于孟洲;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程丽红;清代报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曾宇辉;自由的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涛;唐宋之际“吴家样”传承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9 迟爱萍;新中国第一年的中财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王进芬;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能坤;约翰逊的词典编纂原则及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冯喜荣;韦伯斯特的词典编纂原则与实践[D];郑州大学;2003年
3 王雪霞;现代汉语双音同形词与词典编纂[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冬青;《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医药卫生词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伟伟;词汇短语和一本新型英语口语词典的编纂设想[D];苏州大学;2006年
6 刘嘉明;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字本位词典编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刘华柳;《汉乐府古辞词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D];广西大学;2005年
8 刘亚菲;语料库技术与对外汉语量词词典编纂[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张鲁静;翻译人物词典编纂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郭凤芹;惯用语与语文词典编纂[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3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6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