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语的述补结构
本文选题:述补结构 + 哈尼语 ; 参考:《民族语文》2011年01期
【摘要】:哈尼语的述补结构是一种重要的语法结构。本文从语义关系和句法关系描写和分析哈尼语述补结构的类型、特点。
[Abstract]:The declarative complement structure of Hani is an important grammatical structure.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ni's predicate complement structure in terms of semantic and syntactic relation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央民族大学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戴庆厦,李泽然;哈尼语的“来、去”[J];民族语文;2000年05期
2 戴庆厦,黎意;景颇语的述补结构[J];民族语文;2004年06期
3 戴庆厦,黎意;藏缅语的述补结构——兼反观汉语的述补结构[J];语言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大为;《醒世姻缘传》中的两种山东方言结构[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徐志林;;再论汉语宾语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范振强;肖治野;;双重否定:否定之否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褚福侠;;元曲“量词+儿”用法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史国东;近代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熊仲儒;;致使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蕴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尹蔚;介词“把”和“将”的应用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周文娟;;《新编五代史平话》中的结构助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陆婷雅;;三国志平话中的把字句和将字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沈家煊;;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特征[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合鸣;李作君;;《诗经》《楚辞》“宾·述”式对比研究[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孙立新;;关中方言的“个”[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方梅;;北京话里“说”的语法化——从言说动词到从句标记[A];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洪忻;任燕;;中软译星机器翻译系统翻译质量改进策略[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小孴;;试论敦煌书仪的语料价值[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9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玉国;《型世言》处置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朱丽艳;《左传》与《世说新语》位移动词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马丽;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慧敏;《金瓶梅词话》称数法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9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10 张雪莲;《水浒全传》的数量表达方式[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继懋;王红旗;;粘合补语和组合补语表达差异的认知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2 沈家煊;;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3 马庆株;“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J];语文研究;1997年03期
4 陆俭明;述补结构的复杂性——《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01期
5 喻翠容;;说傣语的ma~2(来)和pai~1(去)[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东生;;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J];百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张欣;;补语及述补关系的语义范畴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3 周锦国;马成成;;略论现代汉语中情态补语的修辞功能[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常婧;;汉语带宾语动结式的认知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储建兰;;回不去的哈尼老家[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6 ;民族音乐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简介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栽秧山歌”[J];民族音乐;2011年03期
7 沈海滨;;走进神奇的奕车人部落[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5期
8 苏俊波;;十堰方言“看叫NPV/A得看”句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葛立胜;;“V到”小句中“V”与“到”结合紧密程度的连续统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张卫国;朱翠萍;;状态形容词可以重叠吗?——从“雪白雪白”与“雪白”的关系谈起[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晓玲;;南安话的“遘”字补语[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米蒂;;幼儿哈尼语教学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蔡永强;;“张三追得李四直喘气”及其相关句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傅爱平;;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译文的分析[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长丽;;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不对称的原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米蒂;;幼儿哈尼语教学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7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8 郭颖;;《诸病源候论》中活跃的构词语素浅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罗燕萍;;谈现代汉语“V+到”结构的形式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邢红兵;;从分词的不一致性看汉语分词的难点[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彦辉;第六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讨论会闭幕[N];红河日报;2008年
2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正确使用“的地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通讯员 徐云 赵晓峰;边陲警民如鱼水[N];红河日报;2009年
4 记者 董光荣 通讯员 李玉明;绿春实践活动精打“民族牌”[N];红河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彭凤平 王文 宝仕;在哈尼山乡过大年[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李文华;哈尼传统文化的渗透[N];红河日报;2009年
7 许文舟;哈尼族风味食品[N];中国民族报;2003年
8 毕登程;活跃的哈尼歌手—刀舒[N];云南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汪继武;田卉——做群众的贴心人[N];云南日报;2007年
10 周鸿;哈尼族的嘎汤帕节[N];中国档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长才;汉语述补结构的历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黎意;汉藏语述补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朴元基;《水浒传》述补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朱文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状补语序选择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童小娥;四类述补短语与位移事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8 金钟赫;现代汉语语序的认知机制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孙Y冒,
本文编号:2089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89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