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英习语中隐喻和转喻及其界面的认知对比考察——以汉语四字格习语为基点

发布时间:2018-07-07 17:15

  本文选题:汉英对等习语 + 隐喻 ; 参考:《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09期


【摘要】:本文所指隐喻和转喻界面即隐喻和转喻的互动。Geeraerts(2002)的棱柱形模式(The Prismatic Model)指出两者的互动有三种形式:连续发生、并行发生和交替发生。本文试图通过该模式中的三种互动形式,考察汉英对等习语隐喻义产生的认知过程及隐喻和转喻的界面问题。
[Abstract]:The metonymy and metonymy interface referred to in this paper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taphor and metonymy. Geeraerts (2002), the Prismatic Model,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forms of interaction: continuous occurrence, parallel occurrence and alternating occurren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metaphorical mean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 equivalent idioms and the interface between metaphor and metonymy through the three interactive forms in this model.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2013年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汉英习语中隐喻和转喻及其界面的认知对比考察——以汉语四字格习语为基点”[项目编号:G1302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5;H3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陆;;典故的认知机理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鞠红;;低调陈述:基于隐喻及转喻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张佳易;;概念整合理论在英汉新词意义建构中的解释力[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洪丽;;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王霜梅;汉语定中短语转喻探微[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6 邓敏;;网络语言中的转喻现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7 张辉;杨波;;认知组构语义学与比喻语言字面义及非字面义的区别[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昱;崔桂珍;;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李贵垓;;隐喻与转喻在惯用语形成中的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潘晓柒;;熟语隐喻在现代体育运动中的运用[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3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尹丕安;R-A-C-C架构:《圣经》隐喻阐释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王欣;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叶琳;英汉习语理解模式及使用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青云;英语情感习语:认知语言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千;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等级划分的研究和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素玲;矛盾修饰法的认知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国微;汉语典故性成语的隐喻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钟立婉;人体部位习语的认知转喻分析[D];西华大学;2011年

6 张萌;移就辞格的构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明媛;英汉天气习语隐喻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苏亚;动物型歇后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李朝;汉语植物谜语理解的RBT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熊维莉;关联事件域模式下的汉语数字成语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昱;崔桂珍;;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朱炜;杜文捷;;试论转喻对通感隐喻的阐释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偌埃德;陈香兰;赵秀凤;;转喻的普遍性[J];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毕靖;;语言非范畴化现象中的转喻机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郑美花;;转喻的认知多维阐释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费红霞;;从“找不着北”中看转喻[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周孝华;;转喻与语篇的连贯[J];考试周刊;2009年15期

8 刘玉婷;;对惯用语的转喻分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王萌;;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5期

10 张媛媛;;从“WAG”看转喻对词义变异的心理影响因素[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陈道明;;借代与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张韧;;转喻的构式化表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蕊;;从认知角度谈“来”字的语法化——从上古到现代的历时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赵e,

本文编号:2105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05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1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