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角度看翻译的忠实性

发布时间:2018-07-11 14:30

  本文选题:伽达默尔 + 诠释学 ; 参考:《外国语文》2011年05期


【摘要】:伽达默尔的解构主义诠释学,突出了翻译和翻译家的主体地位,极大调动了译者的能动意识,使翻译活动成为一种自由的、无限开放的创造性活动,但在同时也使作者和原语文本客体化,给翻译的评判标准带来极大困惑。艾柯对文本、作者与读者关系的平衡以及赫施对"意义"和"意味"的强调缝合了作者、原语文本与译者、译本之间的断裂,从而为翻译的标准指明了方向:既要看作者原意与诠释意义的叠加的创造性"意味",也不应忽略作者原初的"意义"。
[Abstract]:Gadamer's deconstruction hermeneutics highlights the subject status of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ors, greatly arouses the active consciousness of translators, and make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 free, limitless and open creative activity. But it also makes the author and the original text objectified, which brings great confusion to the criterion of translation. Eco's bal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 and Hersh's emphasis on "meaning" and "meaning" sew up the rupture between the author,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ranslator, and the translation. Therefore, it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translation: we should look at the creative "meaning" of the author's original meaning and hermeneutic meaning, and should not ignore the author's original "meaning".
【作者单位】: 山东轻工业学院外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伍凌;思考与启示——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J];外语学刊;2005年01期

2 黄保罗;;汉语索隐神学——对法国耶稣会士续讲利玛窦之后文明对话的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陈丽;;“人性”与“存真”——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界中梁实秋的译莎活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3 许磊;翻译中主体因素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潘天波;;“意象”的现代表述与意义重解:一种可能的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6 周莉;;试论中西比较诗学的对话冲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7 宋时磊;;侦探、知识与玫瑰——对艾柯《玫瑰之名》的重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王宁川;;简政珍:意象维度中的哲与智——一位台湾中生代诗人的评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张俏;;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王丹凤;;浅议多元系统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吴建;;从文学翻译中错位文化意象的处理谈起:翻译文学一定要保留“洋装”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范立民;张楠;;文化政治研究中的教育诉求——理查德·罗蒂的教育哲学述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旺生;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丹丹;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中国高校网页简介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韩莉;从功能理论试析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胡梦颖;特殊的赞助人—论姜椿芳对翻译活动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谷嫦欣;英汉脏话翻译的文化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颜纯;意识形态对广告语翻译的操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亮;从福尔摩斯的翻译看西方叙事技巧在清末民初的移植与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贾学艳;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过度阐释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赵敦华;;《创世记》四大神话的历史还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朱桂成;阐释学与“多向度”翻译标准[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侯向群;“理解”的重释——建构主义的翻译学之理解观[J];外语学刊;2003年04期

4 郭安;对现代西方哲学释义学的几点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王元明;哲学解释学之我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叶泽雄;关于理解和解释问题研讨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吕俊;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8 张德让;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年04期

9 杨宏声;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之《易》说[J];周易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鼎国;经典诠释与修辞:一个西方诠释学争论的意义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晚林;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内在逻辑及其理论归结[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崔虹强;;对诠释学经验理论基本特征的理解[J];商场现代化;2010年14期

4 白雪;;伽达默尔诠释学语言观及其现代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5 董洪霞;;伽达默尔中的体验[J];时代人物;2008年09期

6 管宁;;中国哲学对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建构与借鉴[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7 洪汉鼎;;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上)——伽达默尔思想晚年定论[J];河北学刊;2006年01期

8 洪汉鼎;;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下)——伽达默尔思想晚年定论[J];河北学刊;2006年02期

9 孙强;;伽达默尔与中国道家美学观念的异同[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韦海飞;周妍;;作为精神科学重要特征的教化——伽达默尔关于“教化”的诠释学诠释[J];传承;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俊;;超越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哲学尝试——利科对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批判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沈尚武;;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诠释学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吕佳擂;任东升;;如何确定翻译家的国别归属[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潘德荣;;诠释学:理解与误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金辉;;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及其争论述评[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7 李河;;Repetition(重复):激进诠释学的一个基本语词[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刘士杰;;中西合璧 儒雅温厚——访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彭启福;;理解、解释的限制与批评的自由——对赫施新方法论诠释学的一种解读与批评[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CBN记者 周舒;乔直:在中国有很多言语难以形容的收获[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周明伟;弘扬老一辈翻译家的奉献精神 为繁荣中外文化交流事业作出新贡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CBN记者 罗敏 实习生 邰莉莉;大时代的灵魂[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吴岳添;翻译家的心声[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马士奎;荷兰的“翻译家之家”[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高莽 “译”缘如歌[N];文汇报;2010年

7 夕英;理论“翻译家”的方永刚[N];鞍山日报 ;2007年

8 袁跃兴;杨宪益先生的风骨[N];团结报;2009年

9 眉睫;关于许君远[N];文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傅小平;“大师时代”逐渐远去?[N];文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3 范登伟;存在与理解[D];河南大学;2010年

4 臧要科;三玄与诠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凯;孟子的诠释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生军;城市设计诠释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9年

8 杨泽树;闲先圣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曹海东;朱熹经典解释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彬;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建红;教化与诠释学:论伽达默尔的教化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韩慧彬;走在理解途中[D];厦门大学;2007年

3 彭志君;论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艺术存在论的接受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于彦超;伽达默尔解释学解释有效性批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帆;翻译研究中的哲学诠释[D];广西大学;2007年

6 常春雨;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D];山西大学;2007年

7 马秀春;哲学诠释学视域下教育观的重新审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杜春峰;伽达默尔的法律解释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莉;伽达默尔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10 李齐;伽达默尔解释学真理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15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15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