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部首教学法及其在高级阶段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Abstract]:The Chinese charact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culture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especially at the advanced stage of Chinese character acquisition. The language learners can form a systematic "Chinese character thinking". However, due to the long-term use of the "word standard" teaching theory i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 is not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re is no specific and specific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t the advanced stage. In practic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t the advanced stage is almost empty. The white situation.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t the advanced stage and the serious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task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this paper will work out a systematic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scheme for advanced students and try to apply it to practical teaching.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 used in this scheme is the common radical teaching method.
The common radicals are based on the 201 main radicals and 100 attached radicals in the Chinese character 's radicals, screening out the 142 radicals in the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high word formation rate and commonly used in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examination. The chief cultural display of common radicals is the main way to teach the 142 departments to show them properly in front of the stud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at the advanced stage.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possibl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common radicals in specific teaching, and hop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ir related culture in the advanced stage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汉字与汉字教学研讨会侧记[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4期
2 安兰朋;;原型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5期
3 杜丽荣;“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7期
4 朱轶;;新世纪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情况综述[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S1期
5 赵妍;;现代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2期
6 刘振平;;汉字字形文化研究与对外汉字教学[J];天中学刊;2008年06期
7 张景业;构建全方位的对外汉字教学格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8 常微;;从对外汉字教学现状看“正”“俗”两派教学法的应用与融合[J];语文学刊;2006年16期
9 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回顾与展望[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于茜;;论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易洪川;翟汛;;对外汉字教学所需查字法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骏;;从留学生汉字习得的相关因素看中西文字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洪桂治;;浅谈汉字教材与对外汉字教学[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澄霄;;汉字在强势语言中的定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卢慧彬;;讲授以形表意 科学使用汉字[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建勤;高立群;;欧美学生汉字形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成增耀;;契丹字钱币■■■■释读疑点再探[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佳羽;讲述汉字的魅力[N];中国邮政报;2002年
2 吴红英;新教材一切都好吗[N];中国教师报;2004年
3 湖南娄底市娄星区小碧中学 吴安;“归类识字”教学之我见[N];学知报;2011年
4 钟家庄小学 杜茵芳;低年级识字教学经验材料[N];学知报;2011年
5 雨燕;《简化字总表》的三个表和类推简化问题[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仁寿县文林镇东方红小学 向莉;如何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N];眉山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玲;汉字构形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D];安徽大学;2012年
2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英俊;对越汉字教学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黎明;汉语基本字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佳加;常用部首教学法及其在高级阶段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2年
2 王春芳;以“心”为例谈对外汉字教学[D];吉林大学;2012年
3 丁晴;论对外汉字教学的确定性和情趣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舒琦;对外汉字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薇;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检讨[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钟翠芸;与初级综合教材相配套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朴宣泳;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李力;汉字学习对阅读过程的指导机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杜郎璇;对外汉字教学中字词理据的文化解读[D];河北大学;2009年
10 苏海菊;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7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3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