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来母与非来母谐声原因探索
[Abstract]:The harmonious sound of the mother word and the non-mother word is related to the polyphonic of the word (word). In the syllable structure there is a phonetic change in the words of the second class and the third class, and a syllable with a consonant as the mother becomes a polysyllabic word (word). A polysyllabic word (word) that has a mother and another method of reading, and can participate in harmonics with a certain pronunciation or a different pronunciation as needed, and when it does so with a different pronunciation, it forms a different group of harmonics. The occurrence of the same main harmonic word harmonic different key words. Once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polyphonic word that was initially involved in harmonic sound disappears or is not used, there will be a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mother word and the non-female word "harmonic sound" while the remaining one is the one that does not participate in harmonic sound.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H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易青;论“谐声”的鉴别及声符的历史音变[J];古汉语研究;2005年03期
2 时建国;上古汉语复声母研究中的材料问题[J];古汉语研究;2002年02期
3 蔡永贵;复辅音声母:一个并不可信的假说——谐声字“一声两谐”现象新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张振林;;试论缓读析言在上古汉语发展中的历史作用[J];学术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武振玉;金文“以”字用法初探[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2 张中宇;中国原始诗歌韵律考辨——兼与周锡韦复先生商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王晓鹏;;甲骨文考释与甲骨刻辞义位的归纳[J];古汉语研究;2006年02期
4 郑振峰;“六书”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兼评王宁先生的汉字构形理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许万宏;古老的姓氏[J];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张延俊;《水经注》被动式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陈炜湛;近二十年来的甲骨文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1期
8 乔永;黄侃“无声字多音说”与上古声纽研究[J];语文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秉义;;汉英比较:“走”的音义联想[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宏姣;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李艳;《说文解字》所收蔬菜及粮食作物词疏解[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琳;《说文解字》大徐注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薛永刚;《说文解字》小篆异体字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彭华;段玉裁对《说文》声训的阐释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丽艳;甲骨文介词、连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蕾;《说文》小篆讹形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宋微;甲骨文形声字分期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树先;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探源[J];语言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重瑜;《广韵》“末、未”谐声系统及其间九对“双胞胎”[J];语言研究;2001年03期
2 黄爱霞;;谐声与上古声母研究概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3 朱声琦;从汉字的谐声系统看喉牙声转——兼评“上古音晓匣归见溪群”说[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刘乐;;以“白”为谐声系统字组的语音演变探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0期
5 麦耘;汉语历史音韵研究中若干问题之我见[J];古汉语研究;2003年04期
6 刘忠华;;论段玉裁“古合韵”对失谐现象的统摄[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赵倩;上古复辅音研究情况概述[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王健庵;;“古无轻唇音”之说不可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9 郭锡良;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驳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的讲话[J];古汉语研究;2002年03期
10 翁春;训“思”──《左传》用例及其谐声系统字的核心义[J];龙岩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鸿;战国文字谐声系统与古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花玉山;汉越音与字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郝晨;姚文田《说文声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沈之P,
本文编号:2149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49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