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语言格局看深圳新粤语音系

发布时间:2018-07-31 07:45
【摘要】:深圳新粤语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粤语新变体,它的语言群体以双语者为主力军,具有稳定社会功能,模仿香港粤语而逐渐产生。根据新近的调查,对深圳新粤语言系进行描述,并探讨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bstract]:Shenzhen New Cantonese is a new variant of Cantonese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ts linguistic group is mainly composed of bilinguals and has a stable social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cent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w Cantonese language department in Shenzhen, and discuss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粤语研究和粤方言口语语料库》(批准号:07JA740033)
【分类号】:H1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书娴;;关于广州话阴去调和阳去调的听辨实验[J];方言;2008年01期

2 张洪年;21世纪的香港粤语:一个新语音系统的形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伊梨;王丽;;景德镇方言的语音分析及其与南昌方言声韵调的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 李婷;;旬阳城关方言音系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范凤菁;;河南濮阳尖团音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原佩;;温县方言的声调格局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5 袁苹;论四川郫县方音中的存古倾向[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朱莹;;吉林市方言的儿化现象[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杨遗旗;;湘南勉语天文类词语两种语音差异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0期

8 雍淑凤;史国东;刘雅清;;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在庐江方言中的读音——以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邹妍;;汉语方言中的“崽”后缀[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胡文群;谈轻声及其重要性[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征;;唐山玉田方言音系[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覃夕航;;普通话元音/γ/的性质和音值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彭云帆;;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差异中的语感作用[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高北刚;;从生成音系学角度谈普通话声母的教学[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郭威彤;梁青青;裴东;李锦珑;杨鸿武;;普通话到西安话的韵律转换[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3 阮大瞿越(Nguy(?)n (?)i C(?) Vi(?)t;十七世纪越南汉字音(A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韦名应;桂东(林岩)壮语方言岛语音研究:范式综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殷治纲;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节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高峰;晋语志延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9 史宝辉;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10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希哲;从语言迁移角度看沈阳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罗丹;桂南平话古入声字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郭贞彦;山西文水(裴会村)话语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安亚彬;庆阳市西峰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仝欣;中古阳声韵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演变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平飞;蒙城方言动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郝新泽;《同音字辨》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晓娟;临沂方言零声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燕;邱县方言民俗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洪年;早期粤语中的变调现象[J];方言;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健,毛丹青;飞越摇滚的“孤岛”[J];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2 黄昭艳;;灵山横州话与北京音系的比较[J];钦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邱前进;林亦;;英德客家方言音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张聪燕;;桂林市牛鼻塘人学习普通话的方法[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5期

5 黄仁tD;;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中的全浊声母[J];语言科学;2010年04期

6 张洁;;李善音系与公孙罗音系声母的比较[J];中国语文;1999年06期

7 黎新第;20世纪《中原音韵》音系研究进程与方法回顾[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陈鸿;《增补汇音》音系与普通话音系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周本良;;广西临桂县义宁话的音系及其归属[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彭金祥;;略论近代四川方言的语音系统[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荣宝;;语音知觉同化与双语儿童语音意识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焦江丽;王勇慧;刘毅;;汉语、单语者的抑制控制差异——来自返回抑制的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勇;吕发金;谢鹏;牟君;;汉英双语者双语脑激活模式fMRI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付莉;;浅谈北京话音系的感知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热比古丽;;维吾尔族双语者的非熟练第三语言的概念表征特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范梦;王瑞明;;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词汇加工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魏玉清;;乌鲁木齐话轻声的语音性质与音系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李宁;;晚期中英双语者词汇语义组织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卢斯梅;林泳海;;少数民族双语者心理词典的Stroop效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杨成虎;;与语法化平行的音系变化连续统问题[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都 刘祥;索尼MHC-ZX70 DVD影音系统[N];电子报;2002年

2 记者刘侃;使用你的耳朵:真人录制听得清[N];科技日报;2002年

3 ;概念之作[N];电脑报;2003年

4 记者 郭婷;朝华捧出“MP3方案”[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张莼;国产宝马不吃香[N];经理日报;2004年

6 翟明秋;人为什么会口吃[N];山西科技报;2000年

7 许嘉璐;《切韵研究史稿》序[N];光明日报;2006年

8 乔建中;南音建系触动音教改革[N];音乐周报;2006年

9 上海 阿亮;电子辞典选购经验谈[N];电脑报;2004年

10 朱仁康;大宇金威格共推DVD新品[N];中国电子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宏俊;汉英隐喻脑机制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蓓;上海儿童的上海话音系习得[D];复旦大学;2003年

3 Xu Zhuo;[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4 丁国盛;中英双语者词汇表征与加工的脑机制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慧莉;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刘文宇;汉英双语者数字、汉语数词加工及语言选择的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耿军;元代汉语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孙强;现代汉语多音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艳华;明代処秉敬《楙表》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小征;《五音集韵》与《切韵指南》音系之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耿军;《合并字学篇韵便览》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王凤梅;非熟练蒙—英双语者语义表征与切换的ERP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正根;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的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金香;双语表征及双语切换的脑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黎明;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SPITM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于芳;中英双语跨语言词汇通达启动实验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赵雪;成人第二语言音系知识习得初论[D];四川大学;2000年

9 付书伟;心理词典在双语理解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郑静玉;方言经验对普通话音系感知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54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54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8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