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古籍注疏与大型语文字典释义的失误——以《汉语大字典》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04 19:04
【摘要】:古籍注疏是大型语文字典释义的重要依据来源。《汉语大字典》的立项释义很好地借鉴、吸收、利用了古籍注疏材料,有效地保证了释义的质量和水平。但也存在对注疏材料把握、处理不当,导致立项释义疏误的缺憾。对此,文章从照搬单字古注立项、拘守随文释义立项、误解误用古注立项、选取欠当古注立项、误以文意作词义立项五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Abstract]:The annotation of ancient books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rge Chinese dictionaries. The definition of "large Chinese Dictionary" is very good for reference,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materials of ancient books, which effectively ensures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interpret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efect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items due to the improper handling of the injection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five aspects, such as copying the ancient annotation of a single word, observ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misunderstanding the misapplication of the ancient note, selecting the item under the ancient annotation, and misusing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a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释义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YJA740127)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共建项目“历时性大型字典释义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8GJ-09)的资助
【分类号】:H1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宁;论词义训释[J];辞书研究;1988年01期

2 朱城;《汉语大字典》单字释义小议[J];语文研究;2004年04期

3 朱城;;大型字典单字释义问题再议[J];语言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军民;;中国近代法律新词对古语词的改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周阿根;;任景述墓志录文校补[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3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胡花;;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又销魂——试说中国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的相思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5 王磊;;《现代汉语词典》中“珥”的释义和收词问题商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廖荣娟;;《古书疑义举例》文例略论(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刘明荷;;“因”义源流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徐海,罗思明;词例研究的新进展[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孙芳琴;;中西语言颜色词语的修辞比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1期

10 雷冬平;;“透过”的功能及其概念隐喻[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罗思明;;词典使用技能教学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哲;;从多义词的义项切分看语义理论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张金忠;;对建构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理论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释义问题的修订[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范泊静;;训诂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郑冰寒;陈瑶;;“Blog”译名问题探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于丽丽;丁德鑫;曲维光;陈小荷;石民;;基于多分类器集成的古代汉语词义消歧[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8 罗宝珍;;简帛医籍异字同形现象与中医古籍校勘二例[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武红霞;王玲娟;;从汉语词汇探析“鹤”的褒义文化意蕴[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永发;杜诗四家注之内容系统与功能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馨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曼曼;何休《春秋公羊傅解诂》词_Y训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2 高丽;《说文解字》彽部字有关字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国飞;《文选》诗歌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海花;《尔雅》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红;《仪礼》祭祀词语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伟;《搜神记》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宁;文化符号学关照下的跨文化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福梅;“黄”与语素“黄”参构的词语: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全义;《臣辰v伞访难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维明;中古语词拾诂[J];古汉语研究;2003年03期

2 朱城;《汉语大字典》单字释义小议[J];语文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六;《汉语大字典》释义中存在的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李昌银;“甸”何时开始用于地名——纠正《汉语大字典》的一个词条错误[J];辞书研究;2004年04期

3 毛远明;《汉语大字典》指瑕[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袁津琥;“诬”之“抹杀”义探源[J];辞书研究;1999年01期

5 注先;为修订时的参考进言——评《汉语大字典》(第一卷)的疏失[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汪耀楠;从《汉语大字典》的编纂看我国辞书事业的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S1期

7 马汝惠;汉语辞书中的两姊妹——《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8 张立华;《汉语大字典》遗补示例[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赵振铎;冉冉的“冉”不宜音nán[J];语文建设;1997年04期

10 江在山;周志锋;;《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校勘札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峰;;“打”字的音和义[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景宠业;;“可以”之“以”的性质商榷[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方有国;;重庆方言词语探解[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叶斌;;《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的传承与创新——以“孔”、“好”互通为例[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魏励;;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几点思考[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6 李玉清;;《本草发明》疑难字研究[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正波;《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凸显野生动物保护意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坤宁;《汉语大字典》:与时俱进 再谱新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虎;“雕虫”探源[N];光明日报;2009年

4 吴若增;“埋单”还是“买单”?[N];天津日报;2005年

5 撰文 本报记者 陈四四 黄里;四川出版:大集团战略下的品牌效应[N];四川日报;2010年

6 记者霍文琦;中华文字将全面数字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刘百顺 叶雪萍;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8 ;工具书常青树[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刘桓;说《肥致碑》碑首文字的释读[N];中国文物报;2009年

10 赵熊;篆刻学习工具书[N];中国艺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蔡梦麒;《说文解字》字音注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肖小平;代动词“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沈芸;古写本《群书治要·后汉书》异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春雷;《经律up相》up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素慧;原本《玉篇》于《汉语大字典》的补苴价值[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国花;《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和《辞源》注音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峗;《汉语大字典》异体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春风;《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的字形规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雁;《汉语大字典》“X同X”注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萍;《汉语大字典》引用《^銞非杏锍檠鞑楸ǜ鎇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灿;《汉语大字典》释义引《周易》书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海燕;《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的古今字问题管z篬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春雷;《汉语大字典》孤证义项考辨[D];新疆大学;2006年

10 赵秀君;《汉语大字典》“解形”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4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64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6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