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庆阳方言亲属称谓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8 11:14
【摘要】:亲属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人际关系,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具有标记这种关系的亲属称谓语。亲属称谓语是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交际对象的称呼语,是建立在家庭及亲属关系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的称呼,反映的是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能反映一个人在亲属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能反映人际关系中的长幼、亲疏和尊卑,与整个社会心理、历史文化、传统习惯等密切相关。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相对严整的亲属称谓语系统,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每个地域的亲属关系是不完全一样的,而反映这些亲属关系的亲属称谓语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亲属称谓语一方面不仅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语言词汇系统中词义的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和发展性等种种意义方面的特点,而且也是我们观察地域文化和社会文化、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即从文化语言学方面研究亲属称谓语也是很有价值的。因此研究亲属称谓语具有语言学和文化学的双重意义。 本文运用描写、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庆阳方言亲属称谓语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对庆阳方言的研究概况和本文的语料来源、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做了概述。其次,通过对庆阳方言内部八个点亲属称谓语的调查,从宗亲、外亲、姻亲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写,并总结出庆阳方言亲属称谓语的总体特点。再次,从语义和构形方面对庆阳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特点做了描述和分析。第四,对庆阳方言亲属称谓语中存在的一些特殊的古汉语标记词做了考证和溯源。最后,通过庆阳方言亲属称谓语中的一些特殊语言现象来探析其中所隐藏的封建宗法思想和儒家文化。
[Abstract]:Kinship is a comm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human society. Every language in the world has kinship appellations that mark the relationship. The kinship address is the address of the communicative object which has kinship relationship with oneself. It is the address of the relative based on the family and the kinship rel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in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It not only reflects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a person in the network of kinship, but also reflects the long, young, intimate and inferiority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hole social psychology, history and culture, traditional habits, etc. Any nation in the world has a relatively strict relative appellation system, but because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asons, the kinship relations in each region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 and the kinship terms reflecting these kinship relations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 Therefore, on the one hand, kinship appellations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ivity, subjectivity, soci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words in the lexical system, but also make us observe regional culture and social culture. It is also valuable to study relative appellations from cultural linguistics as a window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kinship terms has the dual meaning of linguistics and culturology.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kinship appellations of Qingyang dialect by means of descrip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parts: firs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Qingyang dialect, the source of the corpu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summarized. Secondl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eight kinship appellations in Qingyang dialect, the autho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description from three aspects: clan relatives, foreign relatives and in-laws, and summariz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inship appellations in Qingyang dialect. Thirdly,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inship appellations in Qingyang dialect from the aspect of semantics and configuration. Fourthly, some special ancient Chinese markers in kinship appellations in Qingyang dialect are studied and traced. Finally, through some special linguistic phenomena in kinship appellations in Qingyang dial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udal patriarchal thought and Confucian culture.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大全;;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方言保护的必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2 熊玉娟;;浅尝辄止 其味无穷——关西方言初探[J];日语知识;2011年09期

3 路燕;;从功能对等看小说中黑人会话英语的汉译方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4 石成成;;陌生男性称谓语的语用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王珍;;浅谈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J];科技资讯;2011年17期

6 陈秀;盛国伟;;汉语称谓语的双音节现象——从“美女不美”说起[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7 潘朔;;说“舅”道“爷”[J];汉字文化;2011年03期

8 赵丽;;称谓语中变称现象的文化初探[J];文学教育(上);2011年06期

9 刘艾琳;;浅论中日亲属称谓的异同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10 宋颖桃;;论小说《白鹿原》中的方言语音重叠现象[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宇;;称谓语与人名自动识别[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斌;;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后殖民视野中的方言电视剧[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王建莉;;内蒙古凉城方言中的古语词选释[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祝克懿;;口语称谓语的缺环现象考察[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5 汪启明;;中上古蜀语与相邻方言的接触[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李发元;;从文化差异看汉俄称谓语的异同[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莉;崔效义;李敬阳;冯祖yN;;方言性伪装语音的声学特征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张PrPr;;湘语祁阳方言中塞音声学性质的几个观察[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江道昒;;我县方言与推广普通话[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海伦;;基于声调的方言识别法构想[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子忱;长春方言[N];吉林日报;2005年

2 游汝杰;方言兴衰存废的社会语言学观[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3 石汝杰;浅议方言和地域文化[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4 汪平;为方言保留一方绿土[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5 吴m#麓;中国方言:离去前的挽留[N];北京科技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苏雁;拯救方言就是拯救地方文化[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陈振凯;保护方言留存民族记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本报记者 贾梦雨 本报实习生 徐晨卉;方言文化焦虑背后的人文沉思[N];新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毛帽;耕耘在方言的田野上[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孙正则;请给方言电视剧一条生路[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苡丹;《红楼梦》亲属称谓语的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王文胜;处州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魏清(Metcha Sodsongkrit);汉泰称谓语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Pawel Matulewicz(帕维尔·玛突来维切);吴语瓯江方言韵母演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汪如东;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9 申慧淑;城市朝鲜族语言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伟;临沂(相公)方言语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周建国;唐洋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萧九根;八都方言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4 王霜;大长山方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昌霞;射阳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莉芳;居都仡佬语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王晓斌;阜宁方言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碧云;双峰方言“把”字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王志勇;弋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10 范丽荣;庆阳方言亲属称谓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71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71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a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