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连贯是一个语言哲学问题——四十年连贯研究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8-08-10 22:13
【摘要】:如果从Winterowd《连贯的语法》一文算起,那么国内外连贯研究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了。四十年来,连贯研究出现了语言形式研究、语用推理研究、功能语法研究和认知心理研究等四类方法。而且,这四类方法有一个共同的预设: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的一个规则性概念。围绕这一预设的连贯研究,尽管成果丰硕,但始终未能解决连贯的理论化问题。究其原因,现有的连贯研究虽然认识到了"有衔接而无连贯"这一"恩克维斯特问题",但未能清算该问题彰显出的认识论的"范畴错误"。在语言哲学视域下,连贯问题其实是一个语言哲学问题;连贯不是规则性概念而是规范性概念。因此,四十年后的连贯研究应该再进一步:应该开启连贯的语言哲学研究,从而探索乃至解决连贯的理论化问题。
[Abstract]:If we start with Winterowd coherence Grammar, coherence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 history of 40 years. In the past 40 years, there have been four approaches to coherence research, including linguistic form, pragmatic inference, functional grammar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Moreover, the four methods have a common presupposition: coherence is a regular concept in textual linguistics. Although the research on coherence around this presupposition has been fruitful, it has never solved the theoretical problem of coherence. The reason is that although the existing coherence studies recognize the "Erkvester problem" of "cohesion without coherence", it fails to resolve the epistemological "categorical errors" revealed by this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coherence is actually a linguistic philosophical problem; coherence is not a regular concept but a normative on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coherence after forty years should be further: the study of coherence in linguistic philosophy should be opened to explore and even solve the theoretical problem of coherenc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哲学系;
【基金】:2010年美国Freeman Fellows Program“语言哲学观对比研究”资助,项目编号:N0007287453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摹因结构的实验研究”的相关成果,项目编号:09YJA740091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寅;;认知语言学与语篇连贯研究——八论语言的体验性:语篇连贯的认知基础[J];外语研究;2006年06期

2 任绍曾;;概念隐喻和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3 魏在江;;语篇连贯的元语用探析[J];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4 张德禄;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5 熊沐清,刘霞敏;从连贯的条件看几种连贯理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苗兴伟;《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评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7 张德禄;;语篇连贯的宏观原则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10期

8 傅勇林;文脉、意脉与语篇阐释——Halliday与刘熙载篇章理论之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1期

9 张建理;论语篇连贯机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才英;新闻访谈中的人际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姗燕;;主位推进模式与作为听力材料的人物介绍语篇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侯家旭;论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叶荭;试论培养大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实际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余丽君;语篇——英汉翻译的基本单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王惠萍;查平;;图式知识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连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罗思明,李建军;词语搭配浅论[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赵宏伟;;英汉人称指示语先用现象对比及其翻译[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唐静;汉英双语中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邓芳;英语语篇的连接手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孙雁雁;;怎样通过朗读提高中级阶段留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朱其智;;“由”字句的语篇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5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6 余维;;话语指示的语用对比分析与应用[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邹冬心;;阿语报纸硬新闻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A];当代阿拉伯问题研究——“当代阿拉伯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红妹;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上下文语境的表示与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5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忠伟;作战文书自动生成理论及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8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向阳;电视新闻话语分析举隅[D];暨南大学;2000年

2 张伟;文体分析在科技英语汉译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汪望珠;语篇分析理论在语言测试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崔玉芹;论语篇连贯的静态与动态分析[D];延边大学;2000年

5 张海华;论以语篇作为翻译单位[D];延边大学;2000年

6 赵伟;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7 胡仲明;商务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唐建萍;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许朝阳;文体学与英语口语理解[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陈香兰;衔接与高级英语阅读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在江;会话含意和语篇连贯[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杨才英;从交际动态理论看英语新闻报道的文体特点[J];德州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魏在江;英汉科技语篇翻译中的连贯意识[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张德禄;语篇内部衔接的原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杨自俭;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杨才英,赵春利;王力与韩礼德汉语语气观比较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语篇的信息结构——论语篇连贯的条件[J];外语研究;1992年03期

8 项成东,韩炜;语篇象似性及其认知基础[J];外语研究;2003年01期

9 张德禄,,刘洪民;主位结构与语篇连贯[J];外语研究;1994年03期

10 刘慧云;进行体、叙事视角和连贯[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国杰;;话语连贯理论在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2 张美秀;;对比衔接加语域理论和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对语篇连贯的诠释[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赵俊海;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管志斌;语篇互文形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莉;手机短信息语言的衔接与连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高原;从关联理论角度谈隐喻语篇的连贯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仙丹;基于图式理论的诗词语篇连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4 赵宏伟;话语标记语语篇功能之语用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5 夏彩霞;语篇连贯性的认知语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6 吴海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解析语篇连贯[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朱琳;网络社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8 尹玲燕;英汉手机短信息语言的衔接与连贯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结根;基于篇章的衔接与连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闫振华;基于概念隐喻的文学语篇连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76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76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4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