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漏粤语与壮语存在动词的比较研究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aspect characteristics and negative forms of static existential verbs and dynamic existential verbs in Cantonese and Zhuang,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existential verbs of missing Cantonese and Zhuang indicate continuous objective existence, except "yes". The verb should not be followed by the aspect marker, but the other verbs should be followed by the aspect marker. When the existential verbs indicate positive existential state, the number of aspect markers carried by the Gou Yue existential verbs appears to be relatively rich, while the aspect markers of Zhuang existential verbs appear to be single, and when there are verbs to indicate the negative existential states, The aspect marks of Cantonese existential verbs were reduced obviously, while that of Zhuang existential verbs was still only one.
【作者单位】: 梧州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XYY024)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K13LX466)
【分类号】:H17;H2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元耀;壮语的后置状语[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2 蒙元耀;壮傣侗语言底层之比较[J];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3 蒙凤姣;七百弄壮语表示性别的词[J];民族语文;2001年06期
4 韦达;壮语歇后语与壮族的幽默性格——壮语熟语文化系列研究之三[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5 郑贻青;壮语德靖土语的否定方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6 韦景云;那新壮语的描绘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覃晓航;关于壮语量词的词头化[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8 唐国富;壮文的实用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9 韦以强;关于壮语文使用和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10 李旭练;都安壮语趋向动词?o:k~7的介词化过程[J];民族语文;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锦芳;何彦诚;梁敢;杨琴芳;;西林壮汉文化的交融——谈西林壮语汉借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发展变异[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张元生;;方块壮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3 张元生;;壮族人民的文化遗产——方块壮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4 雷楠;;凤凰山畲语词汇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5 陆晓荔;;谈谈壮族歌师歌手壮文培训班的教学[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刘福铸;;莆仙方言独特的“诗”[(?)]声母研究[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邦容;;创制侗泰语族统一拉丁字母文字[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韦学纯;;水语形容词后缀研究[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9 林仲湘;;学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语言学的科研工作[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王伟;;关于布依族语言文字问题[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覃海明 通讯员 黄如猛;我区推广使用壮语文工作有创新[N];广西日报;2003年
2 韦淑珍;壮语信息处理系统亟待开发[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王奇;语信司赴广西调研民族语言文字工作[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4 记者 蒋林邋本报实习生 陆丽源 任凤芝;纪念国务院颁布《壮文方案》50周年[N];广西日报;2007年
5 覃祥周;广西首本壮语文教材在港发行[N];西部时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玲;他们,为壮语言文化传承而努力[N];南宁日报;2009年
7 本版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孙宏开 采写整理 本报记者 赵志研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周耀文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王远新;以文载言 共享同一片蓝天[N];中国民族报;2007年
8 ;民族语言文字简介(四)[N];贵州民族报;2011年
9 蓝武芳;广西方言的文化生态[N];广西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邓艳霞邋实习生 李日章;推广壮民族语文 传承壮民族文化[N];南宁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名应;桂东(林岩)壮语方言岛语音研究:范式综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曹凯;壮语方言体标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韦茂繁;下坳壮语参考语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美新;大新壮语形容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齐旺;台语北部方言核心词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梁敢;壮语体貌范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覃东生;对广西三个区域性语法现象的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覃小航;壮侗语族“史籍、口语词”语源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田臻;汉语静态存在构式对动作动词的语义制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王晓梅;广西融水诶话声调形成的优选论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煈;清塘壮语核心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韦佼灵;壮语的类型学描写[D];南昌大学;2010年
3 蒙桂秀;巴马壮语饮食词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4 兰雪香;柳城县六塘壮语代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5 吴秋兰;露圩壮语汉借词声母的历史层次[D];浙江大学;2011年
6 农友安;壮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杨芬;龙岗壮语语音系统特点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卢业林;大新壮语语法调查与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9 张丽;壮语词语形象色彩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10 韦慧;环江县木类屯壮语亲属称谓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76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7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