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工具宾语句的概念整合

发布时间:2018-08-16 15:28
【摘要】:从概念整合理论来看,现代汉语工具宾语句由动作事件和工具使用事件整合而成,整合经历了心理空间的建立、事件框架的选择和事件压缩过程。动作事件和工具使用事件在整合过程中放弃了自身固有的一些语法特征,同时保存了某些语法特征。通过分析这些整合特征,可以推导出句式的浮现意义是陈述主体在实施动作时对工具的选择。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ool object sentences in modern Chinese are composed of action events and tools using events. The integration has experien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psychological space, the selection of event framework and the process of event compression. Action events and tools use events to give up some of their inherent grammatical features and preserve some grammatical featur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By analyzing these integrated features, it can be deduced that the emergent meaning of sentence pattern is the choice of tools when the subject implements the action.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汉语研究中心;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句法-词汇语义接口研究”(08D017)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谭景春;材料宾语和工具宾语[J];汉语学习;1995年06期

2 徐杰;;“工具”范畴和容纳“工具”范畴的句法结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3 邢福义;;汉语里宾语代入现象之观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2期

4 陈昌来;;工具主语和工具宾语异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1期

5 沈家煊;;“糅合”和“截搭”[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6 沈家煊;;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在复旦大学“望道论坛”报告述要[J];修辞学习;2006年05期

7 李临定;;宾语使用情况考察[J];语文研究;1983年02期

8 冯胜利;“写毛笔”与韵律促发的动词并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9 王占华!802-8577;“吃食堂”的认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宗菊;;介词“用”引进工具状语的两种方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余舟;;汉英“吃”所构成的词语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3 齐静;;摄入类动词的认知隐喻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4 唐国平;李斐;;攀枝花专有名词的模因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5 王礼正;;两种复杂被字句的生成:句式糅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孙娟娟;;表突显结果的“V出O来”构式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7 雷冬平;胡丽珍;;再论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的概念叠加与词形整合[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钱旭菁;;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单宝顺;;制约二价V-O式动词价位的因素[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10 陈景元;;现代汉语评价的跨域表达[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萍;“动宾动词+宾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许丹;HSK大纲中的动宾组合带宾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金凤;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汉语句子语义知识库构建研究[D];鲁东大学;2009年

5 郑静;综艺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邢学鹏;中文V+O~P结构的认知语用阐释[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7 周明海;核心语义角色句法实现的词汇语义制约[D];鲁东大学;2011年

8 崔素玲;矛盾修饰法的认知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9 闫真;现代汉语“一V再V”格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海霞;“继而”的词汇化[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吴继光;工具成分和主谓谓语句[J];汉语学习;1996年03期

3 金允经;被字句中“被+NP”的特点[J];汉语学习;1996年03期

4 徐杰;;“工具”范畴和容纳“工具”范畴的句法结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5 陈昌来;论现代汉语“工具”成分在话语中的隐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陈昌来;论现代汉语语义结构中“工具”的性质和工具动词[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7 沈家煊;;动结式“追累”的语法和语义[J];语言科学;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松;;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委婉语的认知阐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冉明志;;概念整合理论对死亡委婉语的阐释[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杨春辉;;概念隐喻与概念整合在诗歌隐喻认知解读的相容性[J];作家;2008年16期

4 高培新;焦红卫;;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的相互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8期

5 高培新;焦红卫;;认知理论框架下的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关联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李娜;;俄语双关语的概念整合[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7 胡寒婕;潘娣;;概念整合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6期

8 殷水贵;邹芳;;论隐喻在概念整合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09年17期

9 孔宪遂;;概念整合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S1期

10 李磊;;从概念整合看翻译中的杂合现象[J];镇江高专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蒯曙光;余聪;;边缘视觉的轮廓整合特征[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李儒峰;吴世祥;汤良杰;陈梅涛;;秦岭中段前陆冲断带波动过程分析及其对油气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吴飞健;陈其才;Jen PHS;;GABA能抑制在下丘配对神经元间频谱整合中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杨洪承;;上海与中国现代文学社群的关系考[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武汉新兰德 朱汉东;加速上攻 3700轻松踩在脚下[N];东方早报;2007年

2 慧聪家电研究所 辛志强;整合之后能否走出低迷?[N];中国电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杨彬;心智的门铃[D];苏州大学;2008年

3 王华;现代汉语小句宾语句整合特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崔旭东;杨树抗旱多基因转化及整合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5 张宁宁;英语时体习得中的类比运用: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案例调查[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磊;圣经寓言故事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卜玉坤;认知视阈下科技英语喻义汉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坤;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委婉语的阐释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栾丽娜;概念整合理论对双关的认知阐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洁;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唐诗隐喻翻译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庄丽媚;黑色幽默的概念整合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张琼玉;躯体标识器理论对概念整合理论的补足和修正[D];暨南大学;2009年

6 朱璨;广告语篇中仿拟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D];西南大学;2010年

7 喻超;英语脑筋急转弯的概念整合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曹玲;间接言语的认知阐释[D];河北大学;2005年

9 蔡有恒;英语深层回指释义的认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伍倩;英语时态主观性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6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86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e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