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零起点秘鲁学生汉语声母学习因迁移造成的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4 19:06
【摘要】:相对于其蓬勃发展的汉语推广,国内外对于秘鲁对外汉语教学这一领域的研究是很不全面、深入的。在秘鲁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用研究较多、较完善的汉英对比研究成果帮助教学。和汉英语言对比研究成果进行相比,汉西之间的对比研究几乎可以算是个空白。 针对这个矛盾,笔者希望通过自身的研究能填补秘鲁声母教学方面的研究空白。笔者设计了基于语言对比分析而设计的五个问卷,对汉语声母和西班牙语辅音进行了一的对比和分析,总结出了零起点秘鲁学生在利用母语迁移学习声母过程中产生的三大类偏误现象。又具体分析了产生主要偏误的原因,并对汉语声母一一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具体的克服方法:比如:语内迁移法、“加送气符号”法等。以及针对母语为西班牙语的秘鲁学生的教学处理步骤,教授声母时打破传统声母表中声母教学的先后顺序,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也更高效率。 本文希望在对比语音学理论和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总结秘鲁零起点学生汉语学习声母的偏误,在汉语声母教学领域有所突破,促进汉语教学在秘鲁的本土化,并促进国内外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和推动相关的后继研究。
[Abstract]:Compared with its booming Chinese promo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field of Peruvia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thorough at home and abroad. In Peruvian teaching, teachers generally use more research, more perfect results of Chinese-English comparative research to help the teaching. Compared with the contrastive researc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Spanish is almost a blank. In view of this contradiction, the author hopes to fill the gap in the teaching of Peruvian consonants through his own research. The author designed five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language contrast analysi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Chinese consonants and Spanish consona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ree kinds of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native language transfer to learn the initial consonant in Peruvian students with zero starting point. It also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main errors, and compares the Chinese consonants one by one, and finds out the specific ways to overcome them, such as: the method of intralingual transfer, the method of "adding the sign of air exhalation"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eruvian students whose mother tongue is Spanish, it breaks the order of consonant teaching in the traditional consonant list, and makes the teaching more targeted and more efficient. On the basis of contrastive phonetics theory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errors in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initials among the students with zero starting point in Peru, and makes a breakthrough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consonant teaching, thus promoting th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eru. And promote domestic and foreign attention to this aspect and promote related follow-up research.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晓杰,孙琳;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学刊;2003年02期

2 顾英华;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3 戴庆厦;论语言对比[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张珩;;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时的常见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J];语文学刊;2005年21期

5 邵灵琳;;留学生插入语的偏误及教学对策[J];语文学刊;2008年17期

6 申雪;;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双宾语句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09年24期

7 王海艳;马云静;;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使用偏误研究[J];才智;2011年02期

8 曾广煜;;以卢旺达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发音偏误考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游玉灵;;少数民族学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10 殷军;浅析“VN”结构动态层面——兼论民族学生学习“VN”结构存在的问题[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洁;宋柔;;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标注方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芳芳;田仰华;汪凯;;声母与韵母加工的分离—来自一例失语症患者的证据[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边卫花;曹文;;日本人产生普通话r声母和l声母的音值考察[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陈韬;李昌立;莫福源;;汉语声/韵母自动切分方法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6 国立新;莫福源;李昌立;;基于分段K平均训练的汉语全音节语音识别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叶军;刘大奔;李海洲;徐秉铮;;一种基于模糊控制思想的声母分类识别方法[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李雪;王纪瑞;张帆;;审计职业判断偏误的根源分析与改进思路[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罗智光;;试论古无次清音[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10 张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出现的逆序词现象研究[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小心绩效评估时可能出现的偏差[N];市场报;2002年

2 刘以宾;公共财政原则与五星级公厕[N];经理日报;2002年

3 何广见;普通话声母杂说[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新顺;行为理性偏误与投资者生存投资决策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鸿雁;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还是”偏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恩正;“看”、“见”对N的语义选择及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文成;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柳俊琳;母语为粤语的普通话学习者学习偏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圆圆;泰国小学生汉语声母偏误分析及声母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玮;留学生若干篇章关联词语使用偏误的考察及有关的语义语用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邓秀芬;印尼棉兰华裔和非华裔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偏误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王莉;民族学生汉语简单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01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01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5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