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非规约间接否定言语行为的分类

发布时间:2018-08-30 08:00
【摘要】:非规约间接否定言语行为指形式和字面意义为肯定但含意和命题态度为否定的一种语用策略。以关联理论对意义的划分为标准,非规约间接否定言语行为可分为显义、预设和寓义三大类。显义包括指称指派类和命题意义类;预设包括语义预设类和语用预设类;寓义包括一般寓义类和弱寓义类。
[Abstract]:Non-statutory indirect negative speech act refers to a pragmatic strategy in which the form and literal meaning are positive but the implication and propositional attitude are negative.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aning in relevance theory, non-statutory indirect negative speech ac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explicit meaning, presupposition and implied meaning. Explicit meaning includes reference assignment class and propositional meaning class; presupposition includes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class and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class; implicative meaning includes general implication class and weak implication class.
【作者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新天;汉语间接表达的主要类型和手段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利锋,徐惠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陆荣荣;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张礼,衡桂珍;广告语与前提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凌来芳;面子保全论与《红楼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仇莉;论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刘晓萍;;英汉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高红云;英语修辞格的语用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陈芙蓉;试论语境中的语义理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Yu Junping;英汉双语词典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文)[A];亚洲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陶原珂;;语义解释和语境解释的分合与配置——以法汉词典和英汉词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许玉军;;从礼貌准则看汉英语言文化的语用差异和对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秋端;;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性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陈雅婷;;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等值[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李颖;;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Zhang Xinhong;[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国辉;英汉请求策略理论与实证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灵芝;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许菊;关联理论与交际[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庞影平;外语学习中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吕波;[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5 赵伟;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6 何红;[D];郑州大学;2000年

7 周漓云;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李芳;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言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李怀奎;语用能力与礼貌原则[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林雅;翻译的语用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洁;“预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1993年04期

2 许皓光;言语义刍论[J];汉语学习;1998年06期

3 徐静茜;言语交际的简洁手段[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4 刘焕辉;从修辞学到言语交际学[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5 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1992年02期

6 常敬宇;对外汉语教学应重视语气情态表达——兼谈汉语语气情态的语用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4期

7 史金生;语用疑问句[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2期

8 沈家煊;我国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1期

9 王丽亚;话中有话——小说话语的曲折传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10 何自然;语用学的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上的意义(一)[J];现代外语;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贾甫田;;现代汉语中形式上的否定和意义上的否定不一致的几种情况[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传田章;;关于语气词——什么是“语气”[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本文编号:2212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12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1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