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总计性表数副词的历时演变

发布时间:2018-09-09 08:44
【摘要】:总计性表数副词以唐宋为界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唐宋时期是过渡转变期,唐宋以前"凡"及"凡"系占据主导地位,唐宋以后"共"及"共"系副词取代了"凡"及"凡"系副词的地位。总计性表数副词的系统性变化与不同副词之间的竞争、副词自身词义之间的竞争、副词的语法功能以及汉语史的发展有关。
[Abstract]: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total number adverbs changed systematically.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ere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and before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Fan" and "Fan" took the dominant position. After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adverbs of "Communist" and "Communist" replaced the status of "Fan" and "Fan" as adverbs. The systematic change of the adverbs in total table numbers is related to the competition among different adverb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adverbs' own meanings,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adverb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0FYY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ZH215) 济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X1002)
【分类号】:H1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胡树鲜;“了”与附加成分同现现象探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脱傲;;时间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句法语义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郑晓雷;与“异态”有关的汉语副词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5 张小克;长沙方言的介词[J];方言;2002年04期

6 张平;表反问语气的“还”与加强反问语气的“又”[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王丽彩;“又VP1又VP2”格式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8 王继青;;“又+动_1+又+动_2”格式之考察[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9 杨玉玲;“非X不可”句式的语义类型及其语用教学[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10 王弘宇;“一面p一面q”与相近格式的意义纠缠[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明莹;;中级学生副词习得情况考查[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范莉;儿童和成人语法中的否定和否定辖域[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许国萍;现代汉语差比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敏;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句法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家胜;级次与标准理论的语言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王群;《醒世姻缘传》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观性差异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4 张望发;“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5 盛丽春;或然语气副词“大概”、“也许”和“恐怕”的功能分析[D];延边大学;2003年

6 王江;篇章关联副词“其实”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3年

7 张平;副词“还”的系统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侯立睿;《国语》程度副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9 汤玲;现代汉语NP_K次范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丁淑娟;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劲秋;《论衡》总括范围副词试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杨荣祥;“范围副词”中的功能差异——兼论副词次类的划分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欧阳戎元;《荀子》范围副词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5 张谊生;论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齐瑞霞;《淮南子》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茅磊闽;《论衡》副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张艳;《梁书》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娥;试论汉语双音词的判定标准[J];泰安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2 项科旭;;汉字性质的共时和历时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刁晏斌;;略论共时语法研究中的历时观照[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朱新军;;“本来”的语法化[J];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苏寅;;近年来汉语方言介词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9年12期

6 王燕燕;孙可修;;名词谓语句研究回顾[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1期

7 张洋;新疆语言的多元和交融[J];语言与翻译;1998年01期

8 聂志平;索绪尔语言理论中的两组区分与争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申晓辉;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分[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于进海;;从语法化会议看学界对语法化研究的关注点[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洪峰;汉语方式状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佳;当代流行语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庄素真;一组专用动量词的发展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潘海峰;动后“上”的语法化过程和“V上”结构的句法语义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马铁军;《西游记》介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5 周玉(女牙);《祖堂集》方位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6 周璐;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的对比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伍莹;祁阳方言语气副词“连”及其相关结构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加蕾;“V起来”的小句语法化过程[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刘红蕾;“却”发展演化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马立春;《三国志》连动句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31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31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