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辞论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背景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last century, the idea of rhetoric and rhetoric was introduced from Japan, which is the national tradition of our country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the rhetoric idea of ancient mainstream from pre-Qin to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just the rhetoric theory of beauty. The aesthetic rhetoric theory is decided by the nat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ainstream culture. It is the origin of Zhou-Lu culture and the aristocratic quality of Confucian culture that makes it an inevitable rhetorical theory proposition.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语用学研究所;
【分类号】:H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陈炯;二十世纪汉语修辞研究评述[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张聚元;编辑的美感和对美的追求[J];编辑之友;2004年01期
4 王瑾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的文学批评鉴赏理论新解[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曹石珠;加强非语言要素的修辞研究构建完整的汉语修辞学体系[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6 江鸿;曹操诗文的悲剧色彩[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徐正英;从《原道》篇看刘勰的文学起源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8 温科学;20世纪中西方修辞学的演进[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张春泉;修辞与教育的互动——以教育家蔡元培的修辞思想为个案[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蔡彦峰;略论汉赋中的情爱表现[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4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蒋艳萍;清虚与奇幻的交汇[D];暨南大学;2004年
7 张君梅;从玄解到证悟[D];复旦大学;2004年
8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郝青云;元杂剧曲文与其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亚宾;耶律楚材诗歌特质论[D];河北大学;2001年
2 何国平;王夫之诗学情景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3 和贞;从中外隐喻研究对比看德汉成语的隐喻结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薛松华;苏轼的思想与文艺观[D];新疆大学;2002年
5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李桂芹;竟陵派的诗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旭;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袁愈宗;宋人论陶与陶诗经典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宋丽珍;电视广告中的隐喻现象解读[D];苏州大学;2003年
10 朱永香;梁启超政治功能论小说观[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传统美德[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2 ;《语文新论──美辞论》[J];修辞学习;1999年06期
3 王培基;关于美辞论的文化哲学思考——兼评李廷扬的《语文新论——美辞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陈炯;修辞学和语文学园地里的一朵新葩——评李廷扬的《语文新论——美辞论》[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彭见明;给文明与进步让步[J];中国校园文学;2003年06期
6 谢正荣;;浅谈民族传统谚语中的男权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3期
7 魏娟娟;;浅论符号的价值[J];中国市场;2009年27期
8 李廷扬;“美辞”与“脏话”[J];阅读与写作;1998年11期
9 陶嘉炜;汉字与中国传统写作[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10 李廷扬;美辞的畸变美——整体美(下)[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许曦明;汉语意识的呼唤[N];文艺报;2007年
2 ;一个世纪后,,地球上的语言将会减少一半[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杜文林;藏语文工作体现海北民族区域自治特色[N];祁连山报;2007年
4 特派记者 陶媛慧;提高国民汉语能力刻不容缓[N];友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尚仁;方言特殊语汇与民族传统文化[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祥存;小说阐释与蒙语文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芳玲;从汉日语言对比看汉语的外向型文化传统[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亭;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52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5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