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语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
[Abstract]:The contact between Tibetan and Chinese is mainl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tact and geographical border contact, both of which have a long history. The geographical contact between Tibetan and Chinese dialects mainly occurs between Kang dialect and Southwest Mandarin, Ando dialect and Chinese Central Plains Mandarin, Lanyin Mandarin. Geographically speaking, the geo-border contacts between Tibetan and Chinese occur mainly in the eastern part of Qinghai, southwest Gansu, western Sichuan and northwest Yunnan. The language evolution of Tibetan and Chinese dialects caused by geographical border contact mainly includes the increase of characteristics, the substitution of characteristics, the special bilingual phenomenon and mixed languag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藏民族学院;
【分类号】:H2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材;青海省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4年03期
2 王森;;甘肃临夏方言的两种语序[J];方言;1993年03期
3 曹志耘,邵朝阳;青海乐都方言音系[J];方言;2001年04期
4 赵金灿;;拉萨藏语与香格里拉藏语语音之比较[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陈乃雄;;五屯话初探[J];民族语文;1982年01期
6 陈乃雄;;五屯话音系[J];民族语文;1988年03期
7 陈乃雄;;五屯话的动词形态[J];民族语文;1989年06期
8 仁增旺姆;;汉语河州话与藏语的句子结构比较[J];民族语文;1991年01期
9 意西微萨·阿错;雅江“倒话”的混合特征[J];民族语文;2002年05期
10 贾f^儒;;青海话中的民族语借词[J];民族语文;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武曦;;试论语言接触引发的羌语对当地汉语的干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周春艳;;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之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张艺;;论言语社区的内部同一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蒋雯;;试论外来词的汉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聂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刘洋;;顺应论下的大学生校园用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7 李智广;刘忠平;;Thomason的借用等级说:以古英语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田莉;蒋琴;;中学生对英语教师语码转换的语言态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9 罗海燕;;试论“有+VP”句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10 王望妮;;网络语言的特点和“是”与“非”[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淑均;;俄汉语言接触中东干语的变异现象[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虹;;警察语言的词汇特点研究[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孙宏开;;丝绸之路上的语言接触和文化扩散[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戴庆厦;;汉藏语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5 韦美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6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李宏儒;;浦东公务员和教师普通话能力、行为和态度及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肖惠萍;;博客标题语言的变异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凯;;“花儿”——蕴育成长于西部的独特民歌[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李洪波;于洪志;;藏语语音识别的预处理研究[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7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司俊琴;中亚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茜;词语借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金丽娜;语言接触中的句法演变[D];湘潭大学;2010年
4 苏宇炫;泰国中学生汉语使用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吴迪;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姜宏楠;肇源话平翘舌问题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肖惠萍;博客标题语言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熊瑜;赣剧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李朝军;模因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詹纯;吉安采茶戏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波;兼指代词语源考[J];古汉语研究;1994年02期
2 潘继炳,罗长山;越南历史上的汉越两种文体[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3 洪波;先秦判断句的几个问题[J];南开学报;2000年05期
4 陈乃雄;;五屯话初探[J];民族语文;1982年01期
5 格桑居冕;;藏语巴塘话的语音分析[J];民族语文;1985年02期
6 阿·伊布拉黑麦;;甘肃境内唐汪话记略[J];民族语文;1985年06期
7 李克郁;;青海汉语中的某些阿尔泰语言成分[J];民族语文;1987年03期
8 宋金兰;;青海汉语助动词“给”与阿尔泰语言的关系[J];民族语文;1990年02期
9 余志鸿;语言接触与语言结构的变异[J];民族语文;2000年04期
10 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超;;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的形成[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4期
2 巩巧梅;李锦煜;;“转型语言”的尴尬及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3期
3 张建军;;藏语和河州汉语方言的接触史及接触类型[J];西藏研究;2009年02期
4 薛才德;;安南水磨房汉语语法的接触变异[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上官剑璧;翻译工作者应重视藏语词汇规范化的问题[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77年04期
6 恩斯特·斯坦克尔奈,晋美;一份十八世纪末叶有关藏语口语(安多方言)的文学资料[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7 禹岩;第8届国际喜马拉雅语言会议在瑞士举行[J];民族语文;2002年06期
8 周大川;我国部分河湖名称的民族语原意[J];水利天地;2003年05期
9 瞿霭堂 ,金效静;藏语方言的研究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1年03期
10 张生民;关于汉语人名、地名中几个辅音在藏语音译中的处理[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项梦冰;;汉语方言及其调查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薛才德;;汉语与藏语元音演化的类型学比较(提要)[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于洪志;丁丽娟;郑文思;;藏语夏河话单辅音唇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4 陈玉忠;李保利;俞士汶;;基于格关系和配价的藏语动词再分类研究[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周毛草;;藏语社区的语言法规及其实践[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刘博;杨鸿武;甘振业;李曼曼;孙红英;;面向藏语机读音标SAMPA-T的字音转换[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9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10 史付生;孙卫斌;;电磁法在山盆接触关系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勇峰 记者 刘铁军;西北民大开设培训班为部队培养藏语人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唐曲;藏语广播的播音与传播效果[N];西藏日报;2003年
3 赵贞 徐红云;我区公安边防官兵学藏语用藏语促部队建设[N];西藏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马玉宏;用声音温暖人心鼓舞信心[N];经济日报;2010年
5 洛桑 东治;青海藏语卫视频道昨晚开始试播[N];青海日报;2005年
6 戴亚平;藏语电视,走进西藏的现代生活[N];中华新闻报;2001年
7 杨华;青海藏语广播喜庆55华诞[N];青海日报;2007年
8 德吉;藏语研发本土手语,已收集词汇1000多个[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桑姆 记者 罗斯基;阿坝县:藏语广播站 播出新气象[N];阿坝日报;2009年
10 李新民 记者 马三成;全脱产首期藏语培训班开学[N];解放军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莫超;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孙毕;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胡松柏;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王红梅;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彭晓辉;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燕芬;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萍;浅析建水汉语方言语音对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及对策[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珂;湖南省茶陵县下东乡方言的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宁英娟;汉语方言义项及其变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尼玛次仁;藏语数学中语法应用及其功能研究[D];西藏大学;2011年
5 旦正多杰;藏语数称词初探[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程步虹;许思莱汉语藏语同源词声韵对应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竣;峨山汉语方言实词词法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李素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闹吾才让;藏语语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索南扎西;由动词构成的藏语名词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61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6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