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惯用语语块的认知理据性及其文化生态探微

发布时间:2018-10-14 14:14
【摘要】:语块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对惯用语语块的探讨也是认知语言学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潮。整合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语块的理解机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惯用语语块的认知理据性: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意识、意象图式,探讨惯用语语块的组构性特点,同时探讨文化生态对惯用语语块认知的影响。
[Abstract]:Lexical chunks have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linguistic research, and the discussion of idiom chunks is also a hot topic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recent years. By integrating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ory with the understanding mechanism of lexical chunk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s of idiom chun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nceptual metaphor, conceptual metonymy consciousness, image schema, and discuss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 chunk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ecology on the cognition of idiom chunks is discussed.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立项项目《二语习得中的预制语块研究》(项目号:湘哲社领[2007]13-07YBB206) 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课题《跨课程教学法在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湘教通[2009]321-344) 湖南科技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叙事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湘科院教字[2011]10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宋然然;;语用层面的象似性考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徐志敏;图式理论在语篇阅读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朱宁;陈洁;;“Head”语义扩展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8 邓莉;隐喻对语义变化的阐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李丽君;基于人体外部器官的英汉情感习语比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王霜梅;汉语定中短语转喻探微[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冰清;;参见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武继红;;论学习词典中隐喻对搭配形成的影响——基于认知语义学的搭配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余建军;;刍议英汉词典例证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侯丽娟;;认知语义学中的原型理论及其外语教学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卢水林;;隐喻在英语成语意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高军;;隐喻与英语学习词典中一词多义词汇的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安琛;;网络语境下语音变异的认知浅解[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喻禾;;浅析认知方式与句法结构的一致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菲露;;说“超”[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春玲;弱智儿童语义加工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向花;时间在英汉词汇中的隐喻表征[D];浙江大学;2002年

2 师璐;从认知角度看空间隐喻[D];河南大学;2002年

3 聂新艳;句法象似性及其在文学中的文体效果[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江源;言语理解的认知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5 于秋;谚语理解综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一宁;模糊及其语用功能[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7 张葳;转义及形象性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严先慧;关联与言语幽默理解[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明宏;从认知角度对空间方位词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10 黄泽火;语法隐喻[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风云;张辉;;熟语语义的加工模式与其影响因素[J];外语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俊君;;名词动用的语法隐喻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尚砚;;基于概念隐喻对二语词汇习得的认知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冯宗祥;周燕;杨公建;;中英谚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特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黄志军;;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陈一睿;;隐喻、概念隐喻与词汇搭配[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6 梁丹;;探析言语艺术的奇葩——隐喻及其应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熊妮;;试析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翟少军;;概念隐喻论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甘智敏;梁晓波;;英汉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顾红;;英、汉语“喜悦”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维真;;跨文化概念隐喻和思维[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许峰;刘心全;;异曲同工:汉英通感的形成机制与认知阐释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袁艳;;网络隐喻的认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朱海燕;;Evaluating Temporal Metaphor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王健坤;;从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理论的视角对概念隐语的探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明辉;;隐喻与认知——“义项排列”的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华;;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诗歌创作的认知规律——以“思想之狐”为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10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基于危机传播语料的概念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晶银;汉韩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王晶芝;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历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王诗客;汉语新诗中祖国母亲隐喻的多维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西南大学;2012年

9 陈晦;英汉植物词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李毅;基于语料库的隐喻普遍性与变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基于概念隐喻视角的诗歌语篇连贯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2 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沈姗姗;论概念隐喻与人的体验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伟伟;认知视角下《论语》的概念隐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5 陈亮;概念隐喻在商务环境中的应用和含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温巧枝;中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曹月新;政治语篇概念隐喻及其意识形态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婧婧;经济危机背景下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峥;中英体育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杨霞;经济语篇的连贯研究:概念隐喻视角[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70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70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d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