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表次数义动量词用法考察研究——以“度”和“次”为分析对象

发布时间:2018-10-19 07:03
【摘要】:在现代汉语的量词中,有些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反复出现的表次数义的动量词,包括"次、遍、回、趟、下、道、度、顿、番、遭"等。这些表次数义的动量词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有着各自的使用场合和使用特点,弄清这些动量词的用法对母语学习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均有重要价值。"度"和"次"这两个动量词表次数义时有些场合两者可以通用,有些场合则不行。本文试对"度"和"次"语法和语用两方面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以求对探究表次数义动量词的用法规律。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classifiers, some quantifiers are momentum words that indicate the occurrence or repetition of action, including "times, returns, trips, down, Tao, degrees, pans, times, bad" and so on. These momentum words have their own situ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our language life. Understanding the usage of these words is of great value to both the native language learners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 In some cases, the meaning of the number of times in the momentum lexicon "degrees" and "times" may be universal, while in some cases they are not.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use of "degree" and "secondary" grammar and pragmatic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ules of usage of momentum word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启庆;尹海良;;现代汉语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及其音变处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卢英顺;;“上去”句法、语义特点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田化冰;关于可能补语的教学[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5 彭利贞;论动力情态的现实否定[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6 崔巍;;英语否定性词语的语义特征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谢永玲;也说“连”的词性[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崔雪梅;《世说新语》的数量词语与主观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丁加勇;汉语方言句末“着”的类型学考察[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王景丹;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魏励;;现代汉语“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姚婷;;趋向词“起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淑娟;黄国华;;“可”是不成词语素吗?——兼谈“可”的意义与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魏向清;;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译义系统结构初探[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范莉;儿童和成人语法中的否定和否定辖域[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曹跃香;现代汉语“V+子/儿/头”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朴珉秀;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上、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苏乔;汉法比较方式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李贤景;三种否定比较句的联系与区别——“不如”、“不比”、“没有”型比较句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李小芳;临县三交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韩淑华;汉语的“什么”与英语的“what”[D];延边大学;2001年

6 曾小红;论“V上/下”[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程凯;汉语是非疑问句的句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魏耕耘;留学生表趋向意义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9 高泽峰;[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10 璩银吉;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许彩云;汉民族思维模式与汉语特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戴梦霞;对外汉语名量词选用教学的一点探索[J];汉语学习;1999年04期

3 刘街生;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语言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虹;;语言与性别差异初探[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2 ;河北省语言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石家庄市举行[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3 尹少君;邹长虹;;南非语言政策概述[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4 张婷婷;;言语幽默的语用功能阐释[J];才智;2011年18期

5 辛宇杰;;浅评胡塞尔的语言现象学[J];才智;2011年18期

6 范允龙;;从“大一统幽默观”谈幽默分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本刊记者;;商务印书馆举行“2011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J];语言科学;2011年02期

8 王晓云;;简介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9 ;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语言学杰出学生论文奖[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10 颜杨洋;;浅议思想的语言表达[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剑芬;;汉语韵律切分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线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陈东有;;江西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总结讲话(代跋)[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语言理论的新发展——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语言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郭祖仪;;荀子《正名》篇的心理语言思想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朱峰;;显性和潜性——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6 朱峰;;显性和潜性——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7 周洪波;;他深深地迷恋着语言学——读王希杰《这就是汉语》[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8 李晗蕾;;重读《汉语修辞学》[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9 李新力;任创业;;语言学的研究需要数理统计知识[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李尔钢;;辞典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为语言学鼓与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肖雯 编译;“自私的声音”:语言学中的达尔文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冯志伟;数学是语言学现代化的重要工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尹洪波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赋予语言学一级学科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周诺;让语言学“热”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王玉红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七老八十”成“语”的语言学理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记者 李瑞英;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学术成果被整理出10部文集[N];光明日报;2009年

8 ;一个世纪后,地球上的语言将会减少一半[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江涛;北京召开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2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4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孙国俊;语言歧义及其消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王望妮;中美政府首脑记者招待会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萧国政;汉语语法研究的指向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红;翻译研究的新课题[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2 钱英娇;当代合同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俊勇;写作基本规律再认识[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4 赖阳;试论语用的基本原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程艳梅;贾公彦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龚潇;[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满伟;邢f: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莉萍;[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徐萍;翻译中的词汇空缺[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冯欣;品牌命名问题的综合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280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80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7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