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重论同义词之“同”

发布时间:2018-10-19 17:50
【摘要】:人们一般把同义关系看成是完全客观的,为此,他们从词语所反映的概念以及词语所指称的对象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但并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实际上,同义关系不仅需要词义大部分相同这样的客观基础,还需要有主观上的认同。当词语在运用中能够经常必地实现"价值"的同化的时候,它们就会被人们看做是意义相通的,是同义词。
[Abstract]:People generally regard synonyms as completely objective. Therefore, they explain the concepts reflected by words and the objects they refer to, but they do not solve the problems well. In fact, synonymy requires not only the objective basis of most of the same meanings, but also subjective identification. When words in use can often achieve "value" assimilation, they will be regarded as the same meaning, synonyms.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古汉语同义词的聚合与再范畴化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WX23)
【分类号】:H13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金贵;古今汉语同义词辨析异同论[J];古汉语研究;2003年03期

2 陈满华;词义之间的关系与同义词、反义词的构成[J];汉语学习;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健;试论模糊语义的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秦勃;;谈翻译中模糊对等的必要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甘翠华;;汉英成语修辞特点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黄小榕;;化妆品销售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赵蕾;;对词义性质的一些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6 周君;;生活中的模糊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陈红;;语义的模糊性在二语习得中应用的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8 何昕;;模糊语言的应用及语用功能[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卜师霞;《史记》中“看”义类单音动词的历史比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彭泽润;彭彬;;语素“-们(-men)”的词缀性质和正词法处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杰;;浅谈留学生的同义词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匡倩;;词语的表达色彩和释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韩淑红;吴远庆;;《现代汉语词典》一、五版的外来词语源对比考察[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胡敏;;词义模糊与教学(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唐旭日;陈小荷;;中文地名结构的定性与定量分析[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怓亚荣;宋元韵图五种用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鲜红林;云南罗平布依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2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骆忠武;外交歧义:特点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田勃;新词语中的简缩词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博;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肖遥遥;中文手机短信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睿;动宾式惯用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汪玲玲;包含数目词的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模糊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叔新;略谈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J];汉语学习;1984年03期

2 胡学品;试论古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J];语文学刊;1990年02期

3 符淮青;;同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文;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克明;王志敏;;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07年13期

2 王远明;;也说“连”字句的语用功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文全民;;“更”和“还”在肯定与否定比较句中的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1期

4 许辉;;从语用角度探析虚拟语气动词形式的分类和用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李琳;;浅谈绘画中色彩的主观性[J];世纪桥;2010年03期

6 刘瑾;;主观视角及其评价表现[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7 张伯江;李珍明;;“是NP”和“是(一)个NP”[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8 张宝胜;;副词“还”的主观性[J];语言科学;2003年05期

9 吴福祥;;试说“X 不比 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年03期

10 杨同用,刘惠瑶;“‘大/小’+职衔性称谓”组合情况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明荣;谢双园;;主观性和“还NP呢”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赵忠新;彭华;;主观性失眠的研究进展[A];第2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义娜;;人称代词移指现象的主观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冯永丽;张棣;谢育波;马春波;;养生与中国文化主观性特征[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徐李洁;;英语IF条件句主观化模式的建构[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王根;赵军;;中文褒贬义词语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马莹伯;;关键在于坚持唯物辩证法——试析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的主观性的论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9 李树梅;;对主观性体育测试评价中非主体性因素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邢全;李东方;李敬涛;许心;;植物园科普教育中的主观性、客观性与体验性及其互动关系[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客观基础上的主观性[N];期货日报;2004年

2 王雪漫;新闻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四要[N];中华新闻报;2006年

3 戴家干;让高考阅卷科学公正[N];人民日报;2006年

4 英 译;伟哥引起的主观性视异常[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李瑞;好新闻要把握好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李斌;客观基础上的主观性[N];期货日报;2003年

7 雅昌;老照片藏品成“原始股”[N];江苏科技报;2008年

8 刘新于 飞魏峰;战役要素:日渐增强的“主观性”[N];中国国防报;2005年

9 焦洪昌;如何应对宪法部分的主观性试题[N];检察日报;2006年

10 ;其他各学科只做局部调整[N];青岛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少英;同义心理活动动词解析模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4 周文德;《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张凡;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同义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洁红;指示语的认知模型解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邹治;法律漏洞的认定与填补[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南成玉;韩国语和英语的时、体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军红;指示语:心理空间与主观性[D];河南大学;2006年

2 柳杨;虚拟语气的主观性[D];西南大学;2008年

3 伍倩;英语时态主观性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D];西南大学;2008年

4 封海燕;英汉指示代词功能对比及认知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朱义莎;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句式语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6 凌剑春;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主观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谢翠玲;程度量主观性及副词“太”的相关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曲云英;《绿山墙的安妮》的浪漫主义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俊玲;程度副词的主观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黄蓓;形容词衍生之强化词的主观性与主观化[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81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81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9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