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符号的模式化系统与符号域——洛特曼符号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3 13:45
【摘要】:洛特曼及其莫斯科-塔尔图学派一直备受世界符号学界的关注,该学派基于对俄罗斯文学、文化、历史的独特观察而形成的文化符号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洛特曼一生勤于治学,思想丰富,尤其是关于符号的模式化系统思想和符号域思想对语言和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符号体系可分第一模式化系统和第二模式化系统,二者同源、同构,却互有区别,语言和文化现象是二者的代表,彼此互为方法、互相影响,可以促进语言文化学的发展。符号域是一种符号学视野下的文化观,是民族文化符号系统产生、活动、发展的空间和载体,其典型特征是在"动态平衡"中体现文化要素的性质,它是研究语言文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
[Abstract]:Lotman and his Moscow-Tartu school have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by the world's semiotics. The theory of cultural semiotics based on the unique observation of Russian literature, culture and history has gained worldwide fame. Lotman has 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his thoughts are rich in thought, especially the pattern system thought and symbolic domain thought about symbol hav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symbol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irst pattern system and the second pattern system. The two systems are homologous, isomorphic, but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Language and cultural phenomena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two systems. They are methods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which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culture. The symbolic domain is a kind of cultural 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which is the space and carrier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symbol system. Its typical feature is to embody the nature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dynamic balance".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udy linguistic culture.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现代语言符号学》(06JJD740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铭玉,陈勇;俄罗斯符号学研究的历史流变[J];当代语言学;2004年02期

2 赵蓉晖;;洛特曼及其文化符号学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爽;视觉符号的抽象程度与意义表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任绍辉;;解析平面视觉中的符号──图形创意[J];包装工程;2005年06期

3 杨馨;;从语言符号的横组合及纵聚合关系看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甘阳;从符号学的角度谈广告语的翻译[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夏日光;篇章具象纽带的翻译[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段卓贤;隐喻思维和语汇生成[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7 何林军;;不确定性:象征的基本意义维度[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罗婷;克里斯特瓦的符号学理论探析[J];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9 高万云;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冯寿农;“语言学转向”给文学批评带来的革命[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飒;;从符号学角度看汉语的语言信息优势[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受和创造性思维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包胜利;成吉思汗传说与古代蒙古汗权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8 朱巧云;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冯毅雄;产品进化设计方法与配置产品定制生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向阳;电视新闻话语分析举隅[D];暨南大学;2000年

2 胡飞;艺术设计符号的形式、意义及运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欧阳e,

本文编号:2289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89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d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