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汉双语学习多媒体平台的构建与应用实效分析
[Abstract]:Us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build a bilingual learning platform for Zhuang and Chinese, to present a living situation of bilingual interaction, to rest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to create a multimedia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primary context for children of early school age. For young people with basic Chinese language,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of square Zhuang characters and Chinese characters is used to promote their learning of square Zhuang characters. In practical activities, the use of multimedia means as the support, cultural integration as the fulcrum, strive to promote the enthusiasm and learning effect of bilingual learning of young children of Zhuang nationality, maintain and inherit the square Zhuang charact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that integrates into modern society and protects and develops strong culture.
【作者单位】: 钦州学院;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南边疆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现状比较研究”(11JJD880028)
【分类号】:H218;H1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南津;唐未平;;当代壮族群体使用汉字、古壮字情况调查与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李文波,刘静;广西象州县壮族语言使用状况与民族心理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04期
3 黄南津;唐未平;;社会文化环境对古壮字生存、发展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未平;广西壮族人文字使用现状及文字社会声望调查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薇;;通识教育为平台,引领双语教学的深入和拓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2 李阳t;新加坡、欧美的双语(多语)教育——比较与语言学透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3 王东;任屹立;;从西方的“多元文化主义”探析我国的民族教育理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蔡文伯;杜芳;;冲突与整合:对新疆双语教育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杨浩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6 韦筱毓;梁子兰;;广西壮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7 丰伟;;青海藏汉双语教育实践浅探[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2年01期
8 宁春玉;;关于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祁伟;;新疆和田地区维汉双语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彭徐;;民族地区双语绿色学校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严奇岩;;论乡土童谣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读四川客家《广东小儿歌》有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袁锐锷;李阳t;;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范文;;双语教学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武金峰;昌世立;;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新疆伊犁州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陈雪英;;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龚云;甘孟瑜;张云怀;李泽全;;大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海力波;“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艾力·伊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中的“维汉”双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佳佳;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对我国朝鲜族小学双语教育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英;当代蒙古族学校教育和翻译事业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赵燕;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新疆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云南大学;2010年
5 张智烽;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杭州民俗体育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春燕;壮族、汉族青少年友谊质量、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晓丹;沈阳市幼儿园部分浸入式英语教学现状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新坚;勐海县勐混镇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旦智多杰;藏汉双语教学两类模式下学生文化认同及智力发展水平的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何佩群;藏族小学英语教育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幼政;论师公在壮族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黄绍清;壮族方块字的创造和运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3 韦达;壮族古壮字的文化色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杨信川;广西的语言声望和语言不平等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黄革 ,韦瑞峰;方块壮字的产生及其作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6 蓝利国;方块壮字探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S1期
7 赵丽明;汉字变异的人类学背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史继忠,龙基成;少数民族文字比较探源[J];贵州民族研究;1994年02期
9 王锋;试论南方汉字系民族文字[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10 范俊军;湘南(郴州)双方言的社会语言学透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程刚;广西语言态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2 陈文俊;辽代契丹境内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季克广;借音壮字所反映的声母系统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4 欧阳秋婕;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D];广西大学;2006年
5 胡惠;方块壮字字体类型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颖;艾军婷;;泰国汉语专业学生在中国学习情况调查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刘向红;;汉语国际推广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13期
3 么孝颖;专升本后师范外语专业教育改革措施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纪晓静;试论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2年05期
5 高瑞春;信息技术下写作教学的改革[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3年06期
6 马萍;谈谈多媒体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弓海涛;;谈多媒体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年01期
8 张寿康;献给《汉语学习》的几点想法[J];汉语学习;1980年04期
9 ;本刊同上海部分青年作者座谈纪要[J];汉语学习;1990年03期
10 刘丹青;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俭明;;汉语与世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李广瑜;;当前汉语国际化的机遇、挑战及对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3 余瑾;;汉语国际推广若干问题思考[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4 王建勤;;汉语国际传播标准的学术竞争力与战略规划[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5 殷小贡;杨玲君;王静;张一飞;;论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其多媒体实现[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郭宏;;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例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闻亭;;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对待目的语群体态度及习得动机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9 王希杰;钟玖英;;关于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话[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采访者 王东 商报记者;汉语国际推广的“短板”短在哪里?[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汉语:柏林国际语言展上的“主宾语言”[N];光明日报;2010年
3 骆峰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需求: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菲;逾70国10万学生踊跃参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本报驻湖南记者 李洁;“汉语桥”传递中国文化梦想[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记者 丁大伟;西班牙汉语年圆满结束[N];人民日报;2011年
7 黑龙江大学 江宇冰;全球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双落;汉语,别在自己的故乡走失[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李鹤琳;新西兰:“是时候学点汉语了”[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张东;注重交际能力 促进汉语学习[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浩宇;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WAI WAI THI (邹丽冰);缅甸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YAP TENG TENG(叶婷婷);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吴峰;泰国汉语教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涂涛;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之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D];山东大学;2008年
9 倪蓉;现代汉语作格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恩京;关于提高韩国高中生汉语交际能力方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姜美玉;从若干汉语文化词语看文化因素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王克然;非目的语环境中有效课外汉语学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施仁娟;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状况、成因和应付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邱世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阮氏黎心;汉—越语“有”字存在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孟伟;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及与成绩间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红蕴;从隐性课程的视角看师生关系及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王敏;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调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宋安琪;留学生使用汉语邀请言语行为的情况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90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90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