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数X构式”认知新解

发布时间:2018-10-26 06:49
【摘要】: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背景,以语料为依据,探讨"数X构式"的音律、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因和认知机制。研究表明,对原语符串概括的数词受到汉民族文化认知模式的限制;填入X空槽的词语多为单音节,双音节较少,由此形成以"数X1"为基式的不同方向的构式化变体;随着音节数的增加,量词、临时或准量词出现的几率相对增加,具有音节越多,词化程度就越低的趋势。"数X构式"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明了、形象、易记"的语用效果,突显原语的项数概念及共同特征(形式或意义),形成了计数和被计数的语义关系。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on the basis of corp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honological, 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number X construction" and its formation motivation and cognitive mechanism.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umeral generalization of the original string is restricted by the cognitive mod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words filled in X empty slot are mostly monosyllabic and less double syllable, thus forming the constructional variant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which is based on the number X1. As the number of syllables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quantifiers, temporary or quasi quantifiers is relatively increased, and the more syllables, the lower the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 The number X construction has the pragmatic effect of "generality" and "conciseness, clarity, image and easiness to remember", highlighting the concept of the number of items and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form or meaning) of the primitive, forming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ing and being counted.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社科重大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实践”及四川外语学院青年科研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殷志平;数字式缩略语的特点[J];汉语学习;2002年02期

2 刘玉梅;;“吧”族词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闵龙华;论“简略语”[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4 王寅;;英语双宾构造的概念结构分析——双宾动词与构造的分类及“三段式”认知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8期

5 刘玉梅;;Goldberg认知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反思与前瞻[J];现代外语;2010年02期

6 曾庆娜;;数字缩略语浅析[J];语文学刊;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天鹏;;从原始狩猎巫仪主要元素看傩的史前遗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倪荫林;关于概念与其对象及定义的新见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周良平;从原始思维看《诗经》兴体诗的文化底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刁晏武,马绿绿;简缩词语与原形词语的差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湛群;;《考工记》五行思想与传统工艺美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崔海洋;;从侗族传统生计看现代农业内涵的不确定性——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个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9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潘啸龙;;关于《九歌》二《湘》的神灵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凡;;论技术、时间、文化的全球性与地方民族性[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杨孝军;;从徐州地区的自然灾害来看灾异思想融入汉画像石的进程[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卓雅;;《诗经》中的数字文化及其审美意蕴[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七辑)——第八届 《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刊之二[C];2008年

4 吴中胜;;《文心雕龙》的生命活力论[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何柏生;;神秘数字的法文化蕴涵[A];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张野;赵东玉;;先秦“沉玉”风俗始末[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7 陈欣;许祖华;;闻一多论原始舞蹈[A];闻一多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翔;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神话化现象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呼兴华;从术数的角度考察运气学说的发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英;日本儿童文学中的传统妖怪[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海建;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孟盛彬;达斡尔族萨满教习俗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莹莹;李新张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及变迁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小双;先秦至六朝采摘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熊亚男;浅论柿子滩岩画的文化内涵[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魏丽;广告创意中的游戏精神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钧;穿行在光影交错的时空[D];河北大学;2009年

8 左鹏;一种神话仪式理论的文学人类学意义[D];河北大学;2009年

9 袁丹丹;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与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晓东;神话思维范式与科学思维范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毓智;;构造语法理论关于construction定义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曾德万;汉语中数字略语类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周琴;现代汉语数词缩略语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陆丙甫;结构、节奏、松紧、轻重在汉语中的相互作用——从“等等+单音名词”为何不合格说起[J];汉语学习;1989年03期

5 高燕;“吧”的词化过程[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6 殷志平;数字式缩略语的特点[J];汉语学习;2002年02期

7 王寅;;“As X As Y构造”的认知研究——十论语言的体验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石毓智;;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严辰松;;从“年方八十”说起再谈构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王寅;王天翼;;“AS认知方式”:隐喻等机制的统一解释——十五论语言的体验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海英;;中外数词文化含义研究综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2 胡颖;;科技英语隐喻认知机制及特征[J];科学之友(B版);2006年10期

3 宁皖平;从成语看古代汉语语法特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8期

4 王晨;;爱情隐喻认知机制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体现[J];考试周刊;2009年09期

5 卢传裔;;对联中的数词艺术[J];科学与文化;1996年03期

6 汪习波;李贺诗歌的美学特征及成因[J];殷都学刊;1998年01期

7 王文举,朱洁;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肖焕禹,王胜利;现代体育运动的特征及21世纪发展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黄海圣,徐贤芳,谢小平;试论体育教师的机智在教学中的特征与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邵方;西夏婚姻制度的特征——兼论女性在西夏婚姻中的地位[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带加温套铁路罐车G11B的检定方法探讨[A];国家铁路罐车容积计量站建站2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2 喻学才;;中国古代遗产保护传统的七大特征[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滕怡群;;现代学报系统的构成与特性[A];学报编辑论丛(第二集)[C];1991年

4 张建南;;水乡绍兴的水生态环境特征和保护对策初探[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5 张繁荣;;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探索[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贺玲;田晓飞;;华北中部沙尘暴的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严立冬;崔元锋;孟慧君;;论生态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8 兰云龙;王海龙;刘睿;;黄河上游水资源量计算评价[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智勇;徐东红;杜晓泉;宋志新;;华北浅层地震电磁辐射特征的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10 郭绵钊;;信息观念在学报学术质量评估中的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二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格蒂;数词营销的魅力[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王一民;可以说“1.6万多”吗?[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陈昌成;品牌需要建设更要管理[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赵风;揭开大脑“顿悟”之谜[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闫国有、记者 谭洁;陌生海空练攻防[N];解放军报;2005年

6 沈叶露;释“叶”与“ST”[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7 赵树友 李朝阳;注重方案训练的实效性[N];人民武警;2006年

8 石映照;《大易识阶》里的道[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闫国有 本报记者 谭洁;空军航空兵某师陌生海空练攻防[N];中国国防报;2005年

10 陈佑华;凤眼泉[N];中国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振;数学建模的认知机制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胡志;集贸市场摊贩性病/艾滋病KAB特征与干预试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3 詹川;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闫国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买琳燕;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解晓东;日本天皇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彭里;重庆市畜禽粪便的土壤适宜负荷量及排放时空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赵一夫;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陈世宁;中西绘画形神观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关于Q_p空间上两类函数的求导公式[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波;结构信息在人脸认知中的粘合作用[D];浙江大学;2005年

3 姜媛媛;英汉习语的转喻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康长春;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李明;浦江“义门郑氏”家庭教育论稿[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苗守艳;《列子》心理动词语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冬梅;论俄语报刊政论语体中的数量隐喻[D];吉林大学;2005年

8 谢智香;试论元杂剧的语体特征[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劲松;论书院的大学特征与大学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何江淮;我国上市公司MBO主要特征及财务绩效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94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94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c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