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指称论与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

发布时间:2018-10-29 18:08
【摘要】:奎因是当代著名的分析哲学家,逻辑实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在西方哲学界与罗素、卡尔纳普等人齐名。奎因在其著作《语词和对象》中,首次提出了翻译的不确定性论,,这一论题在西方语言学界、哲学界和翻译理论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指称论可谓是意义理论中历史最为悠久而且影响较大的理论。指称论强调语词和语句的意义问题,并认为名称和对象之间是语言事物和非语言事物之间的关系,一个名称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示或指称的对象。本文首先介绍两个理论的思想及发展,然后客观地对指称论进行了评析,从意义的不确定和意义与指称的区别两个方面对指称论进行批判,并将哲学理论和日常语言相结合来证实奎因对指称论批判的正确性。基于对指称论不合理因素的批判,一方面推动了意义理论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明确了指称论和指称理论的区别,并在一定意义上对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Abstract]:Quinn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analytical philosopher and the main founder of logical pragmatism. Quinn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uncertainty in transl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works "words and objects", which has aroused a great response in western linguistics, philosophy and translation theory. Referential theory is the oldest and most influential theory in the theory of meaning. Referential theory emphasizes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sentences, and hold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mes and objects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guistic things and non-linguistic things, and the meaning of a name is the object it indicates or refers to.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though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heories, then evaluates the referential theory objectively, criticizes the referential theory from the aspects of meaning uncertainty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aning and referen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hilosophical theory and everyday language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Quinn's criticism of referential theory. Based on the criticism of irrational factors of referential theory, it promotes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meaning on the one hand, and clarif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ory of reference and theory of reference on the other hand, and has an important enlightening effect 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in a certain sense.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自挥;;对奎因的意义不确定性论题的研究——语言交流机制的哲学探究系列[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2 高芸;黄晨;;谈实践唯物主义的语言观[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平;;《公孙龙子·名实论》的指称观[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2 张力锋;;戴维森纲领——一条躲避内涵的意义理论捷径[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3 苑玉成;;语词及其意义新探[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王晋瑞;;关联理论视阈下的摹状词指称赋值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桑宜川 加拿大枫叶出版社;人体学转向:语言哲学研究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杰;以康德批判哲学为进路的内向指称意义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徐艳利;翻译与“移情”:共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主体建构[D];河南大学;2012年

3 刘龙根;意义底蕴的哲学追问——从言语行为意义论到实践意义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苏娜;福多的心语假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亮亮;指称论与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曾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吴婷婷;论翻译的不确定性[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周玲;翻译不确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振校;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陈庆芝;言语行为理论及其意义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杨;对休谟因果关系非必然性论证的语言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8 张乐;休谟信念问题的现代语义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9 王宁宁;指称论的历史发展与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怀宁宁;指称论研究的语境维度[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98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98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