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双宾句中名词成分的题元角色、格位形式与语类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30 09:57
【摘要】:汉语双宾句中的主语为定指致事,间宾为定指与/夺事,而直宾为无定指存事。双宾句中三个论元的语义蕴含(题元角色)与其语音形式(格位)、句法结构(语类性质)都有匹配关系:致事主语承载主格、与/夺事间宾承载与格,二者都只能为定指短语DP;而存事直宾承载部分格,只能为具有数量修饰语的QP②。基于文献中对名词短语的论述以及母语者的语言直觉,这种匹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兑现自然语言优化简约的最简理念。
[Abstract]:The subject in the Chinese double object sentence is the definite object, the middle object is the definite reference and / or the matter, and the direct object is the undetermined thing. The semantic implication of the three arguments in the double object sentence has a matching relationship with its phonetic form (case position) and syntactic structure (the nature of the category): the subject carries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carries the case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matter. Both can only be deterministic phrases DP; However, the direct object carrying part of the case can only be the QP2. with quantitative modifier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noun phrases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linguistic intuition of native speaker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matching relationship is helpful to realize the minimalist idea of optimizing minimiz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词典学中心;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项目“长距离句法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其二语习得研究”(GD10YWW04)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陆俭明;;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2 杨玲,沛如;关于“NP_1+VP+NP_3+给+NP_2”句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孙叶林;;邵阳方言双宾句的动词与双宾语序[J];船山学刊;2005年04期

4 杨国文;汉语“被”字式在不同种类的过程中的使用情况考察[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5 任鹰;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句型移位规则再议[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沈本秋;“给”字句及其英语同类句式的语义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7 徐峰;“给予”动词的语义和语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王珍;;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存在的认知理据[J];汉语学报;2006年03期

9 祝东平;;“取得、消耗”类动词带双宾语的语用分析[J];汉语学报;2007年01期

10 陆俭明;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杉村博文;;论“话题化”[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邓思颖;;汉语被动句的三个句法问题[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谢晓明;左双菊;;“给”字被动句[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徐杰;;被动句式与非宾格句式的一致与差异[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张伯江;施事和受事的语义语用特征及其在句式中的实现[D];复旦大学;2007年

4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5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李志军;先秦汉语双宾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俞建耀;二语习得过程中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综合解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4 张R,

本文编号:2299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99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a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