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论翻译批评客观性及其构建

发布时间:2018-11-01 18:47
【摘要】:客观性是翻译批评不变的诉求,从不同的层面和维度来加以考察,翻译批评的客观性具有不同的含义。翻译批评的客观性以翻译实践活动中译者对原文文本理解的客观性为基础,它不是一种全然的自在客观性,也不能完全归结为主体间性。从本质上说,翻译批评的客观性是蕴含着翻译批评者对于价值共识追求的一种自为客观性。
[Abstract]:Objectivity is the unchanging demand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It has different meaning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dimensions. The objectivit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based on the translat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essence, the objectivit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implies the self-objectivity of translation critics in the pursuit of consensus of value.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
【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DXM74001)“翻译研究中的方法论”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自俭;;简论翻译批评——《文学翻译批评论稿》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杨四耕;论教学理解的客观尺度[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8期

3 张过大卫;论“牛奶路”乃the Milky Way之乱译——与曹`恰⒄砸琢值认壬倘禰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07期

4 许伟;;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批评中的应用——以培根Of Studies的不同译本为例[J];外语研究;2006年02期

5 古祖雪;对称性:客观性的辩证重建[J];求索;1989年02期

6 任东升;;西方译者对圣经汉译理论的探索[J];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7 吕俊;;翻译标准的多元性与评价的客观性——价值学视域下翻译批评标准问题探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郑文先;试论社会理解的客观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金延;;客观性:难以逾越的哲学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王东风;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中国翻译;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俊霞;;Babel:通天塔,还是巴别塔——译学研究的两种进路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李卫荣;;从文本功能角度看《葛底斯堡演说》的三种译文[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黄豹;;公诉权的客观性与追诉性述评[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4 陆颖;;翻译标准相对性的哲学诠释学观[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祝丽丽;;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和翻译之后的角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6 周家荣;廉永杰;;论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公共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颜志如;;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和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李梓;;培根Of Studies三种中文译本的对比研究[J];长城;2009年04期

9 李晓红;史丽芳;;移情之于文学翻译[J];长城;2009年12期

10 杨秀珍;续娜;刘美瑜;;基于语料库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词汇特点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袁朝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价值中立、方法多元与翻译批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谭晓丽;;差异与延续——论译者和原作者的关系[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质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姚振军;基于双语领域本体的典籍英译批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向红;互文翻译的语境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思源;[D];郑州大学;2009年

2 陈晓芳;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看《简·爱》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和女性身份[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毅;中西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汪秋红;女性主义翻译观下的翻译标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高宇征;动态多元的翻译批评标准探索[D];河北大学;2009年

7 李靖;卜立德英译中国散文中的“自我”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吕慧春;文化对中英商标翻译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艳春;近三十年蒙文翻译理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张文令;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汉英翻译显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乐山;;文化断层与错位[J];读书;1984年09期

2 张钊贻;鲁迅的“硬译”与赵景深的“牛奶路”[J];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07期

3 周作人;圣书与中国文学[J];世界宗教文化;1997年02期

4 谭树林;论马礼逊《圣经》汉译及其影响[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杨自俭;如何推动翻译学的建设与发展[J];上海翻译;2005年03期

6 A.J.Bahm;王毅;;科学的问题和态度[J];世界科学;1991年01期

7 金延,华章琳;客观性问题:伽达默尔的策略与困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杨自俭;小谈方法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9 赵易林;赵景深与李小峰[J];新文学史料;2002年01期

10 赵易林 ,许仲钦;“牛奶路公案”对话[J];新文学史料;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任东升;;圣经诗歌翻译的文学化[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乐梅;中文和合本圣经翻译原则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东生!230061;翻译的本质与翻译批评的根本性任务[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2 丁志聪;翻译与翻译批评之我见——兼评马红军的《翻译批评散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王欷燕;张晓杭;;小论翻译批评的主体[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1期

4 周晓梅;;基于价值哲学与评价理论的翻译批评学——《翻译批评学引论》评介[J];外语研究;2010年05期

5 曹建新;浅论翻译批评[J];外语教学;1994年03期

6 穆雷;余光中谈翻译[J];中国翻译;1998年04期

7 吴斌;浅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刘雪芹;翻译批评要有多维意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万兆元;;论翻译批评对读者的关注[J];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01期

10 苏奴扎巴;;浅谈翻译批评的功能[J];现代交际;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朝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价值中立、方法多元与翻译批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爱真;;论翻译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旭;;跨越边界与话语反思——试论希理斯·米勒的解构主义翻译观[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罗选民;;翻译、认知与跨学科研究(代序)[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尹承东;治理翻译质量下降从何做起[N];光明日报;2005年

2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3 章祖德(本文作者:译林出版社社长);警醒“翻译的危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4 李景端;听季羡林先生谈翻译[N];光明日报;2005年

5 郑辉;“信、达、雅”与翻译理论[N];福建日报;2003年

6 蔚蓝;中国翻译历史的寻绎和综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上海外国语大学 谢天振;为了真正参与全球性的对话[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潘启雯 陈静;中国翻译60年:与文明同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王宏印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开放视野 系统开展典籍翻译事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孔祥立;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肖维青;多元动态翻译批评的建构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8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小芳;论翻译批评的理论构建[D];四川大学;2004年

2 靳才举;国际商务文献翻译批评论[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3 杨Zs;试由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翻译批评[D];苏州大学;2004年

4 龙明慧;基于翻译过程研究的翻译批评模式[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曾昭艳;也论翻译的忠实标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芳;翻译理论与电影翻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7 于超;从译作序言看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郑芳;论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适用性[D];广西大学;2006年

9 杨晓斌;从翻译批评的视角看公司网页的误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成天娥;从旅游资料的翻译论译者主体研究的意义[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4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04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4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